走遍枣庄:寻访旧峄县八景
2013-03-20 18:32:38 来源:枣庄网整理
刘伶虽未能埋在酒泉,但埋在自己酾酒高歌的“酒台”上,也可以了无憾事了吧。关于“刘伶酾酒台”,《齐乘》和《峄县志》等书里均有记载。《齐乘》载:“(刘)伶墓所今名刘曜村,旁半里许有刘伶台,其下为刘伶河,水混白类酒,土人相传为伶酾酒处。”《峄县志》山川卷称:“(峄县城)又北十八里曰寨山,南与大山接。其麓有土台,方广丈余,高数尺,土人以为刘伶台,台之西为刘伶墓,巍然一大冢,村人岁时以酒脯祭之。其前为莱子河,父老相传为参军酾酒处也。”可见“刘伶台”之名不虚也。
刘伶所处的时代,虽然全国得以统一,但天下并不太平,晋武帝大封宗室,同姓诸王和异姓王族竞相网罗党羽,扩充军队,外戚后妃纷纷干政。同时司马炎也骄淫奢侈,生活糜乱,致使贿赂公行,求官买职的人奔走权门,阿庾奉承、贪赃枉法、趋炎附势成风。刘伶高风亮节,自然不肯与奸佞之辈同流合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终于泰始初年被罢官。
贾三近在为刘伶所写的碑文中道:“……古人湮灭,饮者留名,昔人盖叹之矣!世以公徜徉泉石,流连杯酌,谓酒人也,然公岂酒人哉!王室陆沉,忠臣洒涕,广陵调绝,义士兴嗟,公于时事重有慨焉,盖托于酒而逃焉者也……”人说刘伶是酒徒,若不是皇权腐败,奸臣当道,忠良遭弃,刘伶又何苦放着安邦治国的理想不去实现,而躲到穷乡僻壤里醉生梦死呢?
刘伶虽官场失意,但却没有旧文人那种借酒消愁的伤感,他既无李白的“举杯浇愁愁更愁”,也无李清照的“酒醒不知归处”,而是如陶潜,以船栽酒,悠哉乐哉,一路醉进桃花源,醉眼朦胧中一气呵成千古奇文《桃花源记》。刘伶虽未入桃花源,但作为酒的知音,却写了一篇足可以与《桃花源记》相美的《酒德颂》: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厄执觚,动则挈杯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蜂起。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恍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若江海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螺蠃之与螟蛉。
人生不过须臾,荣辱得失,浮名微利乃一杯酒耳!酒醉酒醒,甘苦自心知,试问天下人,你还有什么不可以放下的呢?饮酒饮到这种境界,不知谁还能出其右,做人做出这般天地,不知谁还能步其后。
置身刘伶古台之上,看清泉吐玉,溪流飞花,远山含黛,近水如烟,若此时酒觚在握,酾酒高歌,人生真是美到了极致。
四、峄城老西门桥——淹掉的历史
我们每从地下发掘出一座故城或几堆坟茔便惊喜万分地称为文物,然后加倍珍惜、小心呵护。可是这些文物,哪一件不是曾经伫立在人类身旁的呢?是人类的漠视埋掉了原本就价值不菲的宝物,是人类的无知雪藏了一段辉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