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枣庄:寻访旧峄县八景
2013-03-20 18:32:38 来源:枣庄网整理
也许下次我们再去十里泉,古人眼中的“ 春日许池上,春风嘉树林。繁花茅屋映,高柳鹭塘深。 炯野烟花腻,乱山空翠阴。坐来频啜茗,幽兴独能禁。”又会重现在我们眼前。
二、仙人洞前花,至今别样红
在我的印象中,枣庄的山鲜有能云悬半腰,如临仙境的,小时候常去的铁脚山,即使站在山顶,满眼的雾霭,山村炊烟仍是历历在目,也不见半缕云彩是可以低于视线之下的,所以听到峄县有山可以“仙洞悬云”时,当然不以为然。甚至认为“仙洞悬云”作为古峄县八景,肯定是文人附会。
我想,这大概是峄县的古人是没出过远门的,比如黄山他们肯定就没去过,如果领略了那种真正的人在云中的感觉,他们还会认为仙洞也曾悬云吗?
这个疑问在心里闷了很久,直到有一天真正的走在仙人洞前,坐在青石上,俯身远眺,才明白古人的心境,不在山,不在云,在乎的是一种物我两忘的超然。
仙人洞名字的由来大概是因为一段美丽的传说:位于县城东十华里的青石山上,两峰对峙,东峰之阳有一溶洞,相传,古代有一异人在此居住,后成仙而去。另有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卖鱼人从山下走过,见山青水秀,祥云缭绕,忽然来了雅兴,将鱼担寄放在客店,独自上山游玩。当他逛到仙人洞时,忽见霞光万道,两朵祥云缓缓而落,两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手执拂尘飘然入洞,一边饮茶一边下棋。卖鱼人躲在洞内暗处,恍然见洞外树叶一会黄,一会绿,也不知变了多少回。待两老者哈哈一笑,驾云而去,卖鱼人才急匆匆下山,来到客店大吃一惊,一个人也不认识,鲜鱼担也不见了。他十会纳闷,问店主。店主摇头不知。他便将寄放鱼时的情景说了一遍,店主惊讶的告诉他:“俺听老辈人讲过,一百多年前有位外地卖鱼的把鱼寄在小店,独自游山一去不归”。卖鱼人不信,回到故乡,全是不认识的人,一问才知都是他的曾孙玄孙。他这才醒悟遇到了仙人。这个洞便有了一个优美的名字:仙人洞。
普通人是不可能羽化成仙的,但是文人却会常常产生能脱离俗世,置身世外的异想。我在设想仙人洞这个名字的另外一种来源,一个文人,因为忧伤,独自爬到桃花山上,在树林掩映的洞前,隔着一层薄雾,远处的村庄和俗世的人群都看不到了,他深深的呼出一口气,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他想自己终于摆脱了人间的烦恼,象一个神仙一样,可以快乐了。他把自己当成了仙人,而自己到过的这个洞,便成了仙人洞。
人世欢乐烦恼不过过眼云烟,只要自己视物如无物,把自己且当成无欲无求无忧无愁的仙人,那世事可不就简单了许多了么?
看过明人柴奇写的《仙人洞》一诗,“古峄城东问祓除,春山花鸟拥肩舆,探奇更上仙人洞,石跨飞流百尺余。”可能就会明白仙洞悬云的意思,不只在风景,还在心胸,欣赏仙人洞,不是为了寻找做神仙的快乐,只在于这座山这个洞给了我们一种暇想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