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文说枣庄 > 正文

山亭石板房

2013-04-26 17:05:40   来源:翼云网   
      石板房是以石块或石条砌垒成墙,以石板或石片盖顶而建成的房屋,人们把这些房屋俗称为“石板房”。
      石板房是山东鲁南山区先民们的一项创造,当地先辈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把漫山遍地的石头和石板修造成一幢幢具有地方特色的石板房,用石块垒成院墙,用石条砌成小路台阶,就连家中用的桌登、灶具、盆缸也全部取材于石料。
      在鲁南山区的一些古老村庄,至今还能看到石板房的影子,用石料做成的许多日常生活用品至今完好,但这些村庄里的石板房,因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进步变化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大多都成了无人居住的“空房”而即将消失,那些古老的石制生活用品也已被人们所抛弃,成了民俗艺术赏品。  
      鲁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板房建筑群位于大山深处的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办东北4公里处的鲁南第一高峰翼云山东侧,该部落村名兴隆庄,此村山高林密,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石板房依山而建,“房龄”最长的已有260余年。  
      据记载,?清乾隆年间,单姓和陈姓两户人家来此躲避战乱,携带家人逃荒至此,就地取材建造石板房以定居,以上山打柴、开荒种地为生,繁衍生息,慢慢就成了村庄。
      该部落村原名“穷命庄”,相传,在村西边的翼云山上,有一个墙壁像是两扇关闭的大门,一年炎热的夏天,该村一名村民上山砍柴,因天气酷热,就站在了石门路边的一棵大树下,从肩上把扁担拿了下来,竖立在了胸前,准备坐下来乘凉,这时,墙壁上的两扇石门突然打开,一道金光从石洞内射出,他慌忙走进洞内,只见洞内满是金子,他便随手将扁担放在了山门内侧,拿了一块金砖转身走出石洞,想回村喊村民搬运这些金子,当他走出石洞不多远时,那两扇石门突然关闭。据说,那个村民所用的那条扁担是取材于山上的一棵椿树,这棵椿树就是开启这个山洞石门的唯一钥匙,钥匙被丢放在了山洞内,山门就再无法打开。从此,人们就把该村称为“穷命庄”。
      解放后,村民的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村民们就把“穷命庄”改称了“盛隆庄”。尽管村子改了名字,但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村民仍旧无法解决温饱难题,无水、无路、无电,制约着村民的生活,村民所居、所用仍是原始的石板房及石料制品。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出台实施,该村也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地供电部门先后为该村架通了用电线路后,又无偿为村民岸上了用电设备,实现了用电户户通,彻底改变了村民祖辈“日落上床头,照明全靠油”的历史,村民们为让村庄兴隆发展,就将原来的“盛隆庄”改成了“兴隆庄”,兴隆庄的名字也就越来越响。  
      后来,为彻底解决改变村民居住及生活环境,当地政府又统一在山下建起了一个新村,铺上了水泥路,安装了自来水,大多的村民从石板房搬迁到了宽敞明亮的新居,但村里许多老人因留恋旧居,图个安静,依旧住在石板房里,他们的生活状态极为原始,为今人展现着一种古老的石板房文化。
      现村内老人现居的这些石板房屋,面积较小而低矮,房高都在2至5米,除门窗、梁椽等用木料外,其余全用石料,据村里年长者讲,这些石板房,风雨不透,冬暖夏凉,防潮防火,但因房屋低矮、门窗较小,致使采光较差。几代人流传下来的石桌、石凳、石灶、石臼、石磨、石槽、石碾等石料制品日常用品,至今仍旧保存着原始面目,老人们仍在使用。
      如今,石板房虽保留着古朴自然,但村民们的生活已得到很大改善,当地人对石板房已不在建造,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变,这些即将消失的石板房作为鲁南山区先民独创的一种民居建筑艺术和一项不可多得的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关重视,被列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点保护单位,而且已成为当地一个知名的旅游村和影视拍摄基地,电影《沂蒙六姐妹》、大型电视连续剧《南下》等影视剧,先后在这里拍摄取景。全国各地的旅游团队及摄影爱好者也纷纷慕名而来,亲身感受着古老的民俗文化,用自己的镜头收藏着这座风格独特、全国罕见、历史底蕴深厚的古村部落。

上一篇:关于沧浪渊
下一篇:古城 我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