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文说枣庄 > 正文

一篇尘封战地报道

2013-03-16 10:13:24   来源:台儿庄网   
      4月8日,是抗日战争中著名的台儿庄大捷7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山东省在枣庄市台儿庄战役纪念馆举行扩建开馆仪式,受邀嘉宾中有位开封人,她叫冯睿。去年底,一篇尘封多年的战地报道,让她知道了自己的外祖父王冠五是台儿庄血战中的守城总指挥。
      长期以来,提起台儿庄大捷,无论是历史课本,还是1986年拍摄的电影《血战台儿庄》,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人是李宗仁、张自忠等,其实,老家在河南汝南县的王冠五也在这场著名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率部死守台儿庄,经过15个昼夜的殊死搏斗,歼敌6000余人,并因战功卓著荣升少将。
      外公是台儿庄守军将领
      昨日上午,开封雨过天晴。古稀之年的王荫凤静静坐在花井街40号自家的小院里,听女儿冯睿讲述其所参加的枣庄市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的扩建开馆仪式。
      “接到台儿庄纪念馆的邀请后,我就想到了父亲生前留下的遗物,一只皮箱子,我已经保存了50多年,这次,特意让女儿把这个箱子送给了台儿庄纪念馆。”王荫凤说,台儿庄战役已经过去整整70年了,父亲也去世59年了,这么多年来,每每想起父亲的教诲,总会思绪万千,不能平静。
      王冠五在战场上十分勇猛,足智多谋,作为直接驻守在台儿庄的中国军队最高将领,他指挥的部队凭借着常规武器,抵御了日军精锐之师的进攻,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在台儿庄战役纪念馆中,冯睿看到了外祖父当年在台儿庄的大幅战地戎装照片,还有他坚守台儿庄的详细资料。
      回忆起父亲,王荫凤充满了敬仰。她说,在教育子女时,父亲既是一个慈父,又对她和哥哥要求非常严格,哥哥王荫槐因此非常怕父亲,见到父亲有时手都哆嗦。“因我小又是女孩,所以父亲对我很疼爱。有时他离开家时,看到我还未睡醒,就来床边看看我,还对母亲说让我睡吧,不要叫醒我。”王荫凤说。王荫凤告诉记者,听她的母亲讲,台儿庄战役胜利后,父亲不论走到哪里,只要一提到他的名字或是有人认出他,老百姓都崇敬得不得了,坐火车也不要钱。战后,王冠五和妻子一起回老家河南汝南县,当地居民自发地打出横幅夹道欢迎他。
      尘封报道记录亲人事迹
      冯睿现在深圳工作,在她还小的时候,她常常看到母亲擦拭一只陈旧的皮箱,母亲告诉她,这是她外祖父的遗物,除此之外,外祖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她一无所知。
      2007年11月8日,冯睿从福建《石狮日报》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介绍一位当年采访过台儿庄大捷的战地记者,文章中提到了王冠五。她这才发现,自己的外祖父原来是一位了不起的抗日将领,激动之余,她通过各种方式,在去年年底寻找到了这位仍健在的战地记者。
      据冯睿讲,这位记者名叫赵家欣,是当时的福建厦门《星光日报》的记者,今年已经92岁高龄。
      1938年3月的一天,赵家欣踏上了北上前线采访的旅程,等他到达武汉时,台儿庄正上演着一场中国军队和日军的殊死战斗。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传来后,他和著名记者范长江等人决定马上前去采访。一路上,他们扒过运煤的火车,用绳子把自己绑在火车头上赶路,遭到过日军的空袭,最终赶到台儿庄。
      赵家欣老人回忆,他们到达台儿庄时,到处是残垣断壁、日军的尸体,还有中国军队的伤员和失去家园的百姓。他对王冠五所在的31师进行采访后写出了《台儿庄血战记》,并把这篇报道通过邮寄的方式寄回《星光日报》。
      因为战争,当时的邮路毫无保障,更为糟糕的是,日本侵略军此时正在进攻厦门,他只能祈祷上苍,让他的文章能顺利抵达报社,鼓舞厦门人民奋勇抗敌。
      1938年5月,赵家欣辗转武汉、长沙、香港,返抵厦门。此时,厦门已被日军攻占,他所供职的《星光日报》报馆也已关闭,人去楼空,至于他的文章报馆是否收到,是否已经刊发,他无从得知。

上一篇:初识台儿庄古城
下一篇:圣谕碑前说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