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的祖母树
2013-01-16 09:18:49 来源:时培京
-
我喜欢万家大院的银杏树。
经台儿庄古城西门“台城旧志” 到办公室的路有七条。经过万家大院到的只有三条。为了常看万家大院的银杏树,我时常早到进二进院银杏树下茶座。说是喝茶只要不添茶叶就是免费的。白开水有白开水的味道,喝着泡了茶叶颜色的茶水也是快事。我喜欢喝免费的茶,银杏树落叶了,我扫了一些,放进白开水。
万家大院的经营者袁总笑笑,示意员工随我。她的笑,是南方人的笑,我在她脸上的笑纹能够看到江南的水波。我不明白一个南方女人,一个万家大院的设计师为什么在台儿庄不走了,还包下了万家大院做客栈。有时候,她也坐下,陪我拉几句,这样的时候很少,她新近在复兴广场南开了惟扬坊。
我想我会不会坐着坐着就成了银杏树叶的脉络,在运河边,被游客当做一片茶叶,一片明目怡神的树叶。
万家大院门口是运河,有四十万码头,有明清时的万家老爷,有民国时的万家老爷,有台儿庄大战之时毁家纾难的万家老爷。以前,漕运繁忙。现在,袁总坐镇。
驳岸四百多年了,水波纹漾在冰冷的脸上。在四十万码头,看见门档。脚着石板,圆环滑动,绳一样的牵引着你走向万家大院。这是汉画像石上的圆环。草绳纹的圆环在结绳纪事的时候有着怎样的记忆?记忆是否有遗传给了温凉的石板?石板砌城驳岸变异了记忆了么?
驳岸记得么?难道只有人记得?银杏树呢?
银杏树的形象,在鲁南一带汉画像石上比较常见。台儿庄发现不少汉画像石带有银杏树的形象:双株共生,枝叶交叉,一雌一雄。银杏树实用价值自不必说,所蕴含的美好意味诸如长寿、多子多福等。我想在汉朝时,台儿庄的人们就已经非常喜欢,张山子村张塘银杏树2000多年了。
万家大院原有两棵银杏树,开凿泇运河之时就有了,生长缓慢像是在等待着什么。一棵毁于1938年之春的战火。清真寺原有两棵柏树,一棵毁于1938年,另一棵郁郁葱葱的活下来了(或许清真寺原是郁家花园的一部分,郁家的树木郁郁葱葱)。
两处各留下一棵,两处孤独。留下的银杏树,连续七年没有结果,1945年抗战胜利了,才开始结果,每年达200多斤。
四百多年了,二十多代人的岁月了。台儿庄的老祖母。
老祖母看见了三公开凿泇运河下榻台儿庄公馆,看见了康熙盛赞“风光与江南水乡别无二致”,看见了乾隆巡游台儿庄,看见了捻军幅军攻打台儿庄城,看见了前来镇压的僧格林沁下榻万家大院还赠给万家老爷一尊铜炮,看见了红男绿女在银杏树下打情骂俏,还看见了光腚的小孩运河里与野鸭比凫水……
台儿庄的老祖母,青砖为裙,白灰缀缝,青苔为绿髯,披上凤冠霞帔,披上大红布条,满是树根缠绕的脚,像船行走。脚下是香案,有铜香炉,香火不断,还有红烛,与其说是祭拜神灵,不如说跪拜老祖母。
老祖母见证了古城的崛起与喧嚣、颓败与沉寂、重建与苏醒。她再重建的渔歌睡去,一觉醒来,古城成了国家5A级景区,她想:也许该向世界文化遗产迈进了。
老祖母认得“台”字。台儿庄是洪水走廊:微山湖底(淹没的留城)比台儿庄城所在地平面基准高7米,最低处赵村湖海拔24.5米。知道赵村始称赵台、赵村台(后简称赵村)。后来逃荒的人越来越多,在赵村又陆续筑了雷台、王台、李台、龙台、朱台、丁庄(在吴台前)、孙台。台儿庄城内还有“凤凰台”、“朱台”、“金台”。
台儿庄老祖母脚面是古城重建前的基准。脚面到青砖地面一米半,已经全部开挖运走,这一切是为了恢复老城所在的地面,重现400多年前的地貌。
老祖母看见了1938年的战火,那一棵银杏树死去了。只有她孤孤零零地,没有人找她拉呱。她很伤心,生长所以很慢,我们丝毫看不出她有四百多岁了。“多么年青的老祖母,永远是不服老的漫头绿色的头发。”有一天,她看见一个人经常在古城问这问那,就是不问她。她生气了。那个人向她不知重了多少辈的27位80多岁的“年青人”——孙子孙女问起台儿庄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