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铁道游击队影视城导游词
2012-12-04 11:17:33 来源:枣庄大众网
好下面继续参观下一个展室,民国婚俗。
大家看到这顶轿子是民国期间的老轿子,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用它不知抬过多少新娘,估计用它抬过的新娘也所剩无几了。
·这顶轿要4个轿夫来抬,轿夫抬时要掂轿和勒性子等。
·轿衣前面绣的锦绣前程,后面绣的福禄寿三星,上边绣的暗八仙(八仙用的法器),轿顶扠的八仙人子,顶尖放的麒麟送子,轿子绣这些纹饰,一是美观华丽,二是吉祥如意,三是消灾辞邪。
·这是民国期间一个小康之家的家庭摆设。
·当时有这种摆设最起码家里得有三、四百亩好地,中间是客厅,这边是新房,那边是书房。
·这些摆设的家具和器物全是民国时期的原物,即不是道具也不是仿品,经过历次战争、历次运动,一些老家具几乎毁坏怠尽,这些东西是集合了一百多个地主家庭才配齐的。
·过去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大财主的闺女要嫁给大地主的儿子,而且陪嫁丰富,连瓷器都陪送,这种叫嫁妆瓷,上边都带双喜。
·这种床叫顶子床,过去2个木匠打这一个床要半年才能打成,纯手工榫卯结构,木料选用榉木,喻以今后得子必中举人。上面雕刻松鼠葡萄,喻以多子多福。这是包袱,冬天脚取暖用脚炉,手取暖用手炉,上床睡觉用暖罐。
·这两边放的是钱柜,这是老衣架、梳妆台、扠屏、胭脂盒,这边是菜盒、食盒等。
·这是民国期间的老盆架、老铜盆。
·这边是书房,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四书五经,俯首尽览。
·这是传世的民国期间的老照片,通过老照片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场景,长袍马褂反映当时的生活场景。好,我们接着参观下一个展室,文革婚俗。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文化大革命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全国亿万青年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当中,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当时毛主席语录、大字报到处都是,毛主席说“无产阶级的哲学,就是斗争的哲学”,要文斗,不要武斗。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家家都安个广播匣子,听听最高指示,听听革命样板戏,《沙家浜》、《红灯记》、《红色娘子军》、《智取威虎山》,“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
文革期间多数家庭都是这种摆设,家里都夹个簿帐子,黄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