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铁道游击队影视城导游词
2012-12-04 11:17:33 来源:枣庄大众网
下面我们看到展示的内容是汉代猪圈,汉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大量剩余的粮食用来养猪,而且猪圈建造的标准和设施都很合理完善,同时汉代衡量一个家庭财富的多少是用你养殖存畜量的多少来衡量的。
先民在造字的时候就把这块考虑进去了,我们看家字,宝盖头代表房子,豕代表猪,家里养了很多猪才会富有,大家看这是一头母猪,刚产完崽,超生下了二十多头,这头母猪正在圈里坐月子呢。
这里展示给大家的是汉代的陶井、陶磨,汉代井为财路,通天地灵气,从汉代陶磨可以看出鲁南古代的饮食风俗,在汉代就吃煎饼,而且这种石磨的形制一直沿用了2600多年,直到现代有些山区依然使用,也充分说明了古代历史文化的延续和传承性。
大家接下来看到的是历代碗具。
目前发现最早的碗是河姆渡时期的木碗,大家看到的是汉代的陶碗,已有二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在汉代还没有瓷器,但已经形成了烧成温度较高原始瓷,这种是在陶器表层施以低温釉的汉陶半釉,烧成温度在700-800℃,有陶盘、陶碗,有的还施以彩绘,色彩艳丽,造形简洁古朴。
下面是隋唐时期的碗具,当时瓷器已创烧成功,器物胎体厚重,釉色单一,属民窑生活用瓷。
这是宋代的碗具,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中的一个顶峰,各大窑系的创烧使瓷器的花色、品种、质量突飞猛进,烧成器物胎体匀称、轻巧,釉色光亮纯正。
在这里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薛城陈郝窑,这些瓷器都出土于薛城邹坞的陈郝窑,当地有九庙十桥七十二缸瓦窑之说,当时被称作江北第一窑,创烧于北齐年间,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北窑用木炭烧,到了宋代煤炭的开采挖掘,宋代已用煤炭烧制瓷器,使瓷器的质量和产量飞速发展,出现了北瓷南运的现象,而且烧制的青瓷碗还被进贡到皇宫。
这里大家看到的是明代青花碗,青花瓷创烧于元代,并由丝绸之路传到西方,西方皇室贵族视若珍宝,一般在大型隆重的场合才用,平时只做欣赏装饰,当时的青花原料要从土耳其和伊拉克进口,叫苏泊尼青,发色纯正,色彩艳丽,国产料子发色灰暗,这里是民窑烧制的民间用瓷,相对粗糙,但器型饱满圆润,绘画自然流畅,不拘泥,随心所欲。到了清代青花瓷器发展到了又一个高峰,器型、品种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但成为宫廷专用瓷器,还大量出口国外,使中国的陶瓷文化漂洋过海,文明世界。
清末民国又创烧了粉彩瓷器,以其色彩艳丽、图案丰富、内容吉庆成为宫廷用瓷的新宠。
这是文革用瓷,带有文革的特色,“为人民服务”。这是人民公社会好的生活用瓷,直到九十年代初彻底砸烂铁饭碗,经济体制随机改变,新的经济体制的形成,经济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势头。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因为砸烂铁饭碗而停滞不前,反而是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国民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准日益提高。
这就是:
逢盛世政通仁和国泰民安建和谐社会,
诵时代科技进步百花齐放奏响主弦律。
大家请跟随我参观下一个绣品布艺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