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枣庄景点 > 正文

枣庄铁道游击队影视城导游词

2012-12-04 11:17:33   来源:枣庄大众网   

      好大家继续参观下一个展室,鲁南泥陶艺术。

      鲁南有悠久而灿烂的制陶文化,从7300多年前北辛文化大量的原始陶器的出现,到伏里古陶、沂蒙彩陶、陈郝古窑瓷,可以说是造型奇特、千奇百怪、功用齐全、异彩纷呈。

      这是起源于宋代的沂蒙泥陶,从泥陶人物的服饰可以看出是典型的宋代服饰,沂蒙泥陶色彩艳丽、造型古朴、品种丰富等特点。

      下面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薛城洛房泥塑,它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洛房泥塑第五代传人张玉明老人 1995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大师称号。洛房泥塑以其独有的白糖泥料,上手油软,不涩不裂,易于操作成型等特点,制作出来的泥塑色彩艳丽、形态生动、生活气息浓厚,过去在方圆百里远近闻名。

      下面大家看到的这组陶俑是汉代的《百鸟朝凤》,在我们当地结婚乐曲《百鸟朝凤》是喇叭匠子首选必吹的曲目,这首乐曲起源于何时、何地,这是最好的物证,它起源于汉代,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发祥地就是鲁南枣庄。

      大家看到中间是一只凤凰,凤凰是百鸟之王,表现了它王者至尊的威严,各种鸟正在依次汇报、表演,各自施展自己的绝活,这两只鸟神形逼真、活灵活现、尽展歌喉、当仁不让,从泥塑本身又反映出古代制陶艺人高超的技艺。

      鲁南地区在远古时代属于东夷族部落,东夷部落崇尚鸟类,并以鸟作为图腾标志,在奴隶社会早期东夷部落的官衔也是用鸟名来命名的。

      这套出土的宋代动物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出自我们薛城邹坞镇中陈郝村,这些陶制动物俑形态逼真、做工精巧、活灵活现,反映了古代工匠们丰富的想象力与超凡的制作技巧。

      下面是宋代泥哨。
      ·这是高派面塑,以其色彩艳丽、做工精巧、形态逼真等特点而名扬四方。
      ·这是捏的四大美人,西施浣纱,惟妙惟肖。贵妃醉酒,意境传情。昭君出塞,丹姿卓越,貂婵 ,风情万种。
      ·这棵白菜和蝈蝈取其谐音,升官发财,这边展柜是三国人物五虎上将,八仙、西游记。
      ·通过这些面塑可以看出鲁南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异彩纷呈。好大家继续参观下一个展室。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改革开放婚俗。
      ·这个展室反映了从1978年12月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1985年鲁南农村家庭的生活实景,当时华国锋同志任主席,带领全党一举粉碎四人帮,使文化大革命运动告以结束。有一句话说“伟大领袖毛主席,英明领袖华主席”,不过华主席像挂了有两年就不挂了。
      ·在83、84年鲁南民俗结婚要三大件,缝纫机、洋车子、手表(洋车子要凤凰的,手表要上海的、中山的),叫三转一提喽(三转一响),一响就是这种三唱机。当地有一句顺口溜“三转一响红瓦屋,家里公公当支书”,是农村找对象的最高标准。最好能找个正式工、非农业,比现在研究生还抢手。家具讲究“三十二条腿、四十八条腿”,后来由生产意识转向经济意识,发展庭院经济,女方要房子标准“三间屋一个院,厕所配房带猪圈”,一些胆大有经济意识的做起生意来(一开始国家还控制,做生意叫投机倒把),农民有了经济意识做小生意编的一个顺口溜:
      地排车,毛驴拽,哪天都挣七八块;
      盖新房,拉大院,不住庄里住庄外。
      ·这是八三年的挂历,看当时刘晓庆还是一个年青的演员,由主演电影《小花》一举成名,现在刘晓庆已接近60岁啊!这就是岁月如歌,人生如梦。
      ·这边是新房,结婚都兴扎书棚。
      ·这边挂的这副中堂是一九八三年农民王驾远作的一首农家乐,是当时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后,政通仁和,人民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社会经济形势一派大好,人民由原来吃不饱、穿不暖(大四清、小四清、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其中还有三年自然灾害)到现在的“大米白面日三餐,涤纶涤卡身上穿”。政治一片祥和,经济蒸蒸日上。
      ·七十年代三大件,缝纫机、自行车、手表;
      ·八十年代三大件,摩托车、电视机、录音机;
      ·九十年代三大件,空调、冰箱、洗衣机;
      ·二十一世纪的三大件,手机、电脑、小汽车。
      ·三金一木(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木兰摩托车),千里挑一,万里挑一。

上一篇:滕州市博物馆
下一篇:老枣庄鸽子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