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枣庄景点 > 正文

枣庄铁道游击队影视城导游词

2012-12-04 11:17:33   来源:枣庄大众网   

      三、影视城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铁道游击队影视城!
      影视城的建设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铁道游击队影视城是以建设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国著名影视剧拍摄基地为目标,配合红色经典——40集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的拍摄,经枣庄市委、市政府批准,是按照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并融合浓烈的鲁南民俗文化风情由薛城区政府总投资1.5亿元兴建的,占地总面积500余亩,共分三期进行建设,全部完工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具有民国时期风貌的影视拍摄基地。因此,具有独特的文化、旅游优势。集红色旅游景观、大型影视剧拍摄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为一体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影视城第一期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1800平方米。于2004年9月29日动工,历时百天落成,圆满完成了40集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的拍摄任务。而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民国时期的影视拍摄基地,也是全国首批命名的红色旅游基地。已成为教育性强、实景逼真、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再次体会一下抗日战争时期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让我们再次唱起当年铁道游击队自编自唱的一首歌谣:
      要想打鬼子,快上铁路西;
      白天钻进高粱地,晚上出来打游击。
      吃的是煎饼,穿的是蓑衣;
      生活虽苦心里甜,老乡见咱笑嘻嘻。

      各景点导游解说:

      1.南城门
    ——是古镇枣庄“南小圩子”门,位于古镇枣庄的南端。圩外有东西向古道,东至临沂,西可达津浦铁路必经车站——临城(今薛城),是古城贯穿东西的主干道,长达200多公里。南圩门遗址现位于枣庄市中区商城中心,“白骨塔”以南,今君山路以北,铁路以东,棠梨街以西,时为外来户杂居之地,因有集市交易而得名。
      进入南城门,可俯瞰影视城全貌,“枣庄老洋街”贯穿东西,街巷两侧店铺林立,块石路面自然有序。依山建有“圆炮楼”、 “鲁南民俗博物馆”、 “义和炭厂”、 “古戏台”、“方炮楼”、 “太史第”、 “万福楼”、 “正泰国际商行”、 “三星楼”、 “德顺兴药店”、 “鸽子楼”、 “大茶房”、“日军大兵营”等体现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20多个景点错落有致、散布其中,再现了当年老枣庄的人文历史风貌。“老洋街”贯穿影视城东西,老街两侧店铺林立,块石路面自然有序。纵横通往古镇四方。小桥流水贯穿全镇,外围设有古城墙,镇内设有戏院、民居、客店、酒楼、馆所、四合院、大宅门、炮楼、军营、国际洋行、鸽子楼、炭厂、武馆、当铺等。古镇布局合理、自成体系,形成了风格独特,初具规模的建筑群,体现了当年老枣庄的历史风貌。另外为了再现当年古镇风貌、体现人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在影视城内设有专职演员队伍,身着民国时期服装,扮演社会各种角色,定时演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富有很强的观赏性、游乐性和趣味性。置身期间,恍若时光倒流,又重新回到民国初创长袍马褂的年代。

      2、圆炮楼——1942年8月,刘少奇同志处理完皖南事变以后,由滨海途径鲁南返回延安。上级指示,在临城以南通过铁路到鲁西,由铁道游击队负责护送。刘洪、王强通过侦察,对敌岗楼进行封锁,控制铁路两侧的敌人,使首长顺利安全地到达湖西,接着又先后护送了陈毅、肖华、陈光、叶飞和董必武等党的重要干部,顺利通过敌战区,出色的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因为圆炮楼位置在薛城沙沟,沙沟炮楼是红色通道的必经之地,陈毅过津浦线是曾经专门登楼给伪军训话,这个景点就是为了纪念“红色通道”而专门建设的。

      3、鲁南民俗博物馆——馆内陈列了几千件民间艺术品,对游人展示,种类众多,时间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走进此馆,你会感受到一股浓烈鲁南民俗风情,历史悠久的北辛文化发源地薛国灿烂文化的丰厚积淀。

      欢迎大家参观鲁南民俗博物馆,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鲁南民俗博物馆主展厅奚仲古代车辆展厅,大家看到前面的这尊铜像就是世界造车鼻祖奚仲,奚仲任姓黄帝后裔,生活于夏朝之前的大禹时代(约公元前21世纪),距现在约有4200多年的历史。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可以说妇孺皆知,提起我们的造车鼻祖,就连当地也有80%的人不知道,奚仲是土生土长的薛城人,出生地在夏庄乡奚邑(现在叫奚仲村的地方),造车就在千山头前面的奚公山上(千山头是泰沂山脉南端的起点,千山万水这一词语就出在此处),山上至今依然存在奚仲造车留下的车辙沟。

      当时大禹就是乘坐奚仲造的马车到各地去治理洪水,大大缩短了治水的时间,由于造车有功,大禹封奚仲为车正,负责掌管车辆和马匹(相当于现在的交通部长),并把薛城这块地方封给奚仲做领地。当时薛国的封地包括现在鲁南、苏北和安徽的一部分,面积相当广阔。奚仲死后就葬在奚公山,奚公山处在千山之始,如众星拱月,物华天宝,集自然之精华,通天地之灵气;古代徐州亦指于此,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司马迁写《史记》曾两次来到薛国故城描写到“城池方圆三十余里,居六万户”,通过描述可见当时薛国之繁盛。

      《后魏书》记载在奚公山建有奚仲庙,历代官员经过要下马祭拜,当时官府和百姓已把这位远古的发明家视若神灵来祭拜。而且在德国的大众汽车公司总部就供奉着造车鼻祖奚仲像。

      大家看到下面展柜摆放的古代马车的演变,这辆是秦始皇陵出土的铜制马车的复原,当时在战国以前马车还都是单辕车(单辕指车把说的一个把),必须由两匹以上的马拉车,而且两个轮子之间的距离很宽(1.8米),不利于操作拐弯,幅度小、速度快极易翻车,到了战国末期由于车辆的改进和发展,出现了双辕车,双辕车更易于操作,并使一马驾车成为可能,车轮距进一步缩小,各种马车广泛的运用到生产、生活和战争中去。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在当地出土的战国期间的车马器具,由于古代车辆是木制的,都已腐烂,车马器具是青铜的依然保留下来。这个是马衔子放在马嘴里面,一边一根缰绳,用于操作方向,拽右手的缰绳马就往右拐,拽左手的缰绳马就往左拐。

上一篇:滕州市博物馆
下一篇:老枣庄鸽子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