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文说枣庄 > 正文

珍藏难忘的记忆

2013-01-09 17:15:36   来源:曲师校友网   

      母校留给我们永恒的记忆,并非仅在于知识的灌输,更多的还体现在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中国教育史上,77级是幸运的,它不仅赶上了停滞十多年后全国高考的恢复,而且见证了十年动乱后高校大学精神的回归。这里不仅包括围绕“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辩论引发的人生价值的理性思考,也包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确立的认识论的哲学思维,更有学校传统的勤奋读书、独立思考、学思结合的优良学风的深刻影响。我庆幸自己高考选择了中文系。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语言文学典籍浩瀚,博大精深。大学四年,我们在老师的辅导下,用心苦读,废寝忘食,寒暑假也要从图书馆借出十几本来带回家接着读。这使我们养成了良好的读书思考的习惯,让我们从大学起就不断受到魏晋风骨、汉唐气度、宋元精神等等的濡染,不断吸取新文化运动和现当代文学的精华,从而使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品位得到提升。四年的大学生活,曲师和曲师所传承的中华传统文化已深深地镌刻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
      我毕业后没有回原所在的地委机关工作,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枣庄市。先后从事过机关文秘、基层党务、新闻宣传,也做过经济研究、政策研究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三十多年来,不论是职务变动还是岗位变化、干助手还是当领导、做副职还是任正职,我都牢记大学在我们最需要意义的时候给予我们的人生意义,服从党的召唤,履行工作职责,在实现职务目标的过程中追求人生价值内在的丰富。我经历过很多高尚和激动,也见过不少庸俗和低劣,但不管什么情况下,做人的底线从来没有突破过。这是大学四年获得的定力。而在我工作无论进步还是纠结、成功还是坎坷的时候,我的眼前时常会浮现大学老师的身影。当然也少不了一些老师经常的或书信或电话的问候和鼓励,他们的言谈举止甚至也影响着我的言行。我对工作从不敢懈怠、不敢马虎;对同事,对下属,我更没有颐指气使、装腔作势;对所接触的群众特别是找到我的基层群众,我都是热情接待。我讨厌官不大僚不小的人,我自己更不敢沾染丝毫的官僚主义。这也是中文系的领导和老师时常对我们的告诫,这是曲师一代校风对学生的直接影响,也是孔子故里儒风雅韵潜移默化的结果。
      每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碰撞的时候,我都会重温激情洋溢的大学时光,在当年风华正茂的影像中找到单纯的自我,而不被世俗的功利所俘虏。三十多年过去,我再翻阅大学读过的、曾用不同符号标记过的文学名著,自己都会被感动得不得了。那种心境是怎样的浪漫和高雅,那与今天不时看到的市侩和低俗是多么的不同。《红楼梦》曾是中文系大学生的必修课,过去读,我们会为宝黛二人凄美纯粹的爱情而感动,也会从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中感悟到封建大厦行将崩溃带给人的深刻思考。现在,研究红学的多了,但《红楼梦》却由文学名著一变而成实用主义的职场教科书。要做CEO,就要去学王熙凤;要在官场混,就要学习薛宝钗和花袭人。每每看到这种另类解读时,我都感到一丝无奈。这也许是我的局限,但我宁愿把它看成是我对文学理念的坚守和对文学情怀的依恋。在临近退休年龄的时候,我根据组织安排,离开了我带领大家奋斗几年创建成功的职业学院,也离开了给予我这个师范学院毕业生很多欣慰和满足的高职教育岗位。从枣庄职业学院(枣庄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位置退下来,到枣庄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读书学习的时间多了,这时我才发现,自己性格深处仍还是一个读书人。我为三十多年后依旧坚守读书人的秉性而更加自豪。
      三十多年前,母校给了我们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也把一份激情灌输我们的骨子里。三十多年过去了,刚毕业时舍我其谁的雄心和矫健进取的姿态已成历史,留下的只是美妙的回忆。费洛伊德说过:人总有不断想回到生命原点的冲动。回到生命原点固然不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留恋过去却是一定的。这不,三十多年后,咀嚼大学记忆的片段,重拾青春摇曳的遗梦,你想不陶醉其中都难。 (作者:常永坤,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77级,原枣庄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现任枣庄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

上一篇:最美不过家乡
下一篇:印证浴血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