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文说枣庄 > 正文

珍藏难忘的记忆

2013-01-09 17:15:36   来源:曲师校友网   
      恢复高考,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中国一大批人的命运,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命运。是它,让我有幸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成为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77级大学生中的一员。当有人赞美恢复高考、赞美里程碑似的77级的时候,我自然也兴奋无比。
      从1977年下半年高考、1978年初入学、1982年1月毕业,到现在已三十多年。在满怀激情回顾77级壮美生活时,我的感动更多地在于有机会进大学深造,系统地学些东西,使我的人生之路充满激励。而不仅仅是通过上大学获得个本科文凭,或者由此改变原本难以改变的身份。如果是后者,我当时的选择,在有些人看来就是多余的。因为我虽然出身农家,虽然在我之前全家连一个非农业户口或农村生产队以上的干部都没有,但入学前就已在令多少人羡慕不已的地委宣传部工作。我之所以放弃那么优越的工作环境,义无反顾地离开关心我、培养我又舍不得我的领导和同事到大学来,就是为了两个字:求知。当然还有一个心底的秘密,那就是国家恢复高考给我们人人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我凭本事考学,远比靠关系上学强得多。这之前的若干年,还都是文革遗留下来的推荐上学。我的这个选择,也让我付出一些代价,起码丢掉了每月高出助学金不少的机关工资。按当时文件规定,在职满5年就读大学的,可以带资上学,而我却差一点不足5年。最艰窘的莫过于我的父母,他们不仅少了我的工资接济,还要每学期给我带些煎饼咸菜。两相对照,反差立现。虽如此,我仍无怨无悔,即使三十多年以后看来,我对当时的选择依然庆幸:大学期间,我真的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这是除77级之外的任何地方都难以得到的成长。
      曲阜师范学院坐落在孔子故乡,虽名气很大,却落户在县城。准确地说,是在曲阜小城偏僻的西郊。这在当时的中国是比较少见的。也正因此,学校少了都市的喧嚣、浮躁和放纵,多了乡村的宁静、淳朴和收敛。校园四周皆农田,出门便闻花草香,诗意浓郁的乡土气息、儒学传承的历史积淀和严谨务实的学术氛围,交织构成了曲师的特色和精彩,连同那简洁、古朴的校园,一起构成了我们心中难以磨灭的印记。曾记得好几年前,我和枣庄另外两位同学周末回了趟母校,来到西联二教室。院子里,我们上学时亲手砌垒的简易乒乓球台还在,只是参天的杨树更加挺拔。走进教室,我在曾经坐过的地方,努力回忆这张课桌是否还是自己当年用过的那个课桌。教室已不是中文系的教室,但几十个学生埋头学习的情景仍和我们那时相同。当听说我们也曾是这个教室里的学生时,大家起立鼓掌欢迎。那一刻,竟让我激动得流下眼泪。我们此时与他们有着很大的年龄差距,但却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二三十年前的身影,找回了逝去的年华和从前的我。西联二的大平房教室,虽无法与现今曲师大的高楼大厦相比,但在我们的心中,那是块圣地。当听说学校改造校园,拆除了一些几十年前的旧建筑时,我们几位同学大声疾呼:一定要保留西联教室,给我们留点念想。不仅我们这届,早于或晚于我们的毕业生,恐怕也都有类似的感受。我们怀念母校,更多地是怀念那个承载着一代人青年时代美好时光的记忆。就像“曲阜师范学院”改为“曲阜师范大学”后,我们感情深处还是那个“曲阜师范学院”亲切。
      曲师让人亲近和眷恋,离不开当年那批德高望重、谆谆教人的老师。我们上学时,学校还没正式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定为校训,但夫子的精髓已然贯穿教学全程。老师授课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我们学习用“孜孜不倦”、“如饥似渴”来形容一点也不过。班上发的讲义不少是老师用钢板刻、蜡纸印、手工订的,虽比不过今天印装精美的教科书,却让我爱不释手。课堂上虽没有明确规定师生互动,但学生仍会不时提出些问题让老师详解。我们班不少同学都是工作几年后才上的学,有的甚至入学前就已在各自岗位上小有成绩,自然会结合原有的经验和疑惑提出些问题来,这时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意义也自然表露无遗。有的老师对我们要求之严格与严厉,初时大家甚至有些逆反,毕业时则称赞不已,到工作岗位后更是受用无穷。比如教古汉语的范瓯金老师,不仅要求我们熟读课程涉及到的所有范文和课外阅读文章,还规定必须熟练背诵几十篇古文。这个要求对我们这届年龄偏大的一些同学来说是很困难的,但大家都照办了。不照办也不行,古汉语课结束考试时,范老师发给大家每人几大张空白纸,而试题只是他随手写到黑板上的《史记》中的一段话,然后在这段话下面,一连提出好几个问题让我们限时解答。这种独特的考试,看似简单,实际上涉及古汉语的知识面相当广泛,没有平时的积累是很难应付的,别说还想考个好成绩。也只有到了这种考察实际应用能力的时候,我们才深切领悟了老师平时要求师范生练好基本功的良苦用心。直到三十多年之后,那时背会的古汉语范文,我不少还能背得下来,至于工作中能用得上的古汉语知识,也大多是那时学习的积累。有时我想,如果没有像范瓯金那样一批老师那时对我们的严格要求,我们的大学生活会是怎样?须知,我们上大学时,正是新旧交替的时代,知识就是力量还未完全形成共识,拨乱反正的任务尚未完成,曲师从恢复高考第一届的77级开始就认真抓教学和教育质量,实属难得。这也是曲阜师范学院在全省乃至全国获得很高美誉度的原因所在。

上一篇:最美不过家乡
下一篇:印证浴血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