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古城--央视《城市一对一》“中国枣庄·波兰华沙专场”
2012-04-23 15:31:26 来源:古城台儿庄官方网站
的重建问题上,我们重建古城只是为了延续历史、为了无愧于我们的心灵。德国占领波兰后,曾声称要将华沙从世界版图上抹掉。因而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保留下这座城市的历史遗迹,然后才能保留下我们的历史、文化还有传统。那时候这项重建工程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文化发展以及整体发展还没有现在这么明显。同时我想说的是,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华沙古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表面上建筑物还是原来的建筑物,道路也还是原来的道路,没有什么新改变——也不可能有什么新改变。但深层次上古城正逐渐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中心。我的母亲住在古城区里,所以在波兰的时候我经常去古城区住,每周都去看看我的母亲还有祖母。我的祖母今年96岁了。她和我母亲一起住在城郊一座十分漂亮的房子里。那里最早是一个宫殿。我每周六去她们那儿吃晚饭,不过时间都是在下午3、4点,因为到七点古城区的广场上会有爵士乐表演。这样的露天爵士乐表演已经持续了很多年,我想应该超过了十五年。每年七月,每逢周末这个音乐会都会开办。我十分喜欢爵士乐。除了爵士乐,也会有波兰本地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在音乐会上演奏。这是华沙城重要的、也是历史悠久的文化。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参加这些音乐会。而对于古城区的人来说,他们只要打开窗子,就能欣赏到优美的音乐。他们可以坐在窗前,一边听音乐一边喝茶。这也可以说明这座城市一直在通过接纳新事物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同时这些人也为这座城市带来越来越多的活力。陈书记刚才说,他在华沙古城里买了一幅画。这座城市有很多画家,尤其是技艺超群的街头画家。有些从艺多年,有些还刚从艺术学校毕业。你可以在古城区的广场上发现很多不同风格的画家,并请他们来为你作画。过去几年还有很多餐厅在古城区开业。这些餐厅互相竞争,带来的好处就是古城区到处都是美食,而且各具特色。当然这些餐厅售卖的主要是波兰的传统食品。游客们都很喜欢。这儿的餐饮业很发达。华沙城内还有许多画廊。你也可以在这儿买到各种漂亮的纪念品,比如我刚才提到的琥珀。它又被称为波罗的海的黄金,是波兰的特产。大家如果去的话一定要看一看。古城内另外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是这里的夜生活很丰富,有很多酒吧。酒吧里通常都播放着优美的音乐。古城区外还有许多剧院。其中一个称为“大剧院”,是世界上最大的剧院之一。现在中国的国家大剧院应该是世界最大的剧院,但是华沙的这个大剧院在全世界也名列前茅。游客们可以在那儿享受到高雅的文化。它就在古城区外。听完一场歌剧之后,如果你觉得还意犹未尽,你就可以去酒吧里听一听各种风格的乐曲、舞曲、爵士乐、拉丁音乐以及流行音乐,你喜欢的音乐在那儿都可以听得到。所以我们可以说,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古城的文化风貌也带动了那儿的商业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光临华沙。这片古城区已经成为了华沙真正的中心,成为了华沙人以及外地游客的旅游胜地。古城的重建工作也很值得一提。我想应当由我的这位华沙来的同事——班德烈先生——给大家讲更多关于华沙重建的故事,因为他不仅是华沙古城文化遗址保护处的处长,本身还是一名建筑学家。他一生都在华沙古城里度过。他的父亲正是当年古城重建计划的发起人之一。所以他既可以从一个历史学家与建筑学家的视角来审视古城重建工作,也可以与大家分享他个人的一些故事与经历。
李晓东:好,谢谢大使先生,我觉得他呢,特别像是华沙的一个形象大使。他就是向我们介绍了现在的华沙,那些吸引人的地方,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去一趟,这样,关于华沙古城的重建呢,我们再来详细了解一下。来。
解 说:在波兰人们惊诧于科兰克斯的美丽,却把眼泪留给华沙,这个命运多舛的城市,几经被摧毁和艰难重建,当然这座城市最大的创伤来自于二战,1944年,华沙举行反纳粹民族起义,以失败告终的起义遭到了希特勒疯狂的报复。除了屠城,他还下令把华沙从地图上抹掉,整整63天,用凝固汽油弹炸毁了85%的建筑,战争虽然给波兰带来了难以愈合的伤痛,然后战争的结束还是给波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热情和希望。1945年重获独立的波兰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重建华沙的工作中。当时的波兰总统甚至提出“全民族一起重建自己的首都”的口号。华沙人在废墟上,用心重建的不止是一座古城,他们重新获得了失去的记忆,重建了民族的文化,民族的尊严,以及民族的灵魂。
李晓东:大使先生,当时重建华沙古城的时候,我看到资料有显示说,有人是想新建一座新的城市,也有人是想重建和原来华沙的那个样子,后来这个决定是怎么做出来的?
大 使:事实上,鉴于当时华沙城被毁坏的程度,重建一座新城更容易一些。当时华沙的状况比刚才短片上展示的还要严重,有些地方完全就是一片废墟。什么都没剩下。因而当时人们也确实认为,既然重新建造一座现代化的都市更简单,为什么不这么做呢?不过这种说法仅仅限于讨论,没有付诸计划。相反,最终迅速达成共识的是另一个决定:我们要重建华沙城,至少要重建它的古城区。重建古城区的意思是说,保留古城区原有的风貌,而其他毁于战火的城区可能不会按照原来的样子重建。重建古城区的过程非常值得一提。我们并没有按照1939年,也就是德国入侵波兰那一年古城区的样子进行重建,因为那个时候的古城区已经和历史上的原有风貌不同了。事实上,最接近华沙古城本貌的应该是17或者18世纪末期的华沙城。华沙毕竟是个不断发展的城市。它最初建立的时间是14世纪,17世纪时扩建成一座新城,之后当然也在不断扩建发展。有时候是在原有建筑物上改建,有时候是添加一些新设施。所以事实上后来的华沙城和之前相比已经焕然一新。建筑学家的观点是,既然要重建,那么重建后的古城区应当尽量复原其历史原貌。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我们要复现的是17世纪或者18世纪的华沙。从整个城市的全景来看,现在的华沙和过去的华沙一模一样,因为它是基于完全过去的照片或者影像资料重建的。关于我们是如何搜集相关的文件、图片资料以及我们是如何使用它们的,我想我的同事会给大家做更详细的介绍。但是从本质上来看,重建这座城市又不仅仅是复原过去的建筑物那么简单,因为你要考虑到居民的因素,不是吗?城里的居民需要现代化的住所,而14世纪的生活条件和20世纪肯定是无从比较的。所以表面上看,城市的架构与格局同过去完全一样,而事实上,人们的住所是按照20世纪50年代的标准建造的,并非过去的样子。举个例子,刚才说到我母亲住在一座旧宫殿里。之前这座宫殿的二层是一间宽敞的大屋子,一层是给佣人住的小房间,顶层则是主人的卧室。但现在重建了,每层的居住环境自然不能相差这么大。于是改动后宫殿一层的房间便有差不多2.5米高。我母亲住的套房是标准套房,高度为四米。顶层的房间因为是私人住房,所以高度差不多是三米。总的来说我们是在尽力保持华沙古城原貌的同时为人们可以正常生活提供最好的条件。而且我们确实做到了。古城的重建,就像我说过的,也是事关良心的一项伟大工程。和枣庄不同的是,我们的政府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那个时候波兰政府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所以我说“事关良心”。人们为了重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他们没有收取一分一毫的报酬。他们没有工钱,每天辛勤工作只能得到食物和水。这和现代社会完全不同。现代人做什么都要索取报酬。七十年的时间,人们的心态已经变了。
李晓东:这样,大使先生,我问一下您那个问题,就是当时为什么要重建古城,而不是新建一座城市?
大 使:就像我说过的,重建古城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另一个原因是华沙是波兰的首都,是这个国家独一无二的象征。我们需要复现我们的历史遗迹。你能想象北京变成一个商业城市吗?那样的话,北京就不是现在的北京了。所以说,为了铭记历史,我们必须重现那些历史遗迹,比如历代国王居住的皇室城堡、历史上曾多次举办宗教盛典的天主教堂、以及过去人民代表们集会的地方。这些遗迹重建之后,我们才能说,看啊,这是我们的历史,不是五十年的历史,而是七百年的历史。波兰这个国家的历史长达几千年,而华沙这座城市的历史长达七百五十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重建它。还有一个原因是华沙遭受过德国的疯狂镇压,因为华沙人拒绝服从德国军队的统治。德国人曾计划将华沙的首都地位剥夺,降为一座省会城市,也就是把波兰变成德国的一个行省,华沙则作为这个行省的省会。所以在华沙起义开始之前德国人就已经开始了对华沙城的破坏。但是随后华沙人便发动了大起义。人们拿起武器反抗侵略者。那真的都是些很简陋的武器,而德国人却有坦克飞机。起初人们认为起义只能持续几天时间,谁也没想到华沙人坚持抵抗了整整一百八十天。这场起义使德国人大为震怒。德国军队接到命令,要将华沙城从波兰乃至世界的版图上彻底抹除,从历史上彻底抹除。但是独立之后我们说不,华沙决不能被人从历史上抹除。波兰是个古老的国家,华沙是这个古老的国家里一座古老的城市,永远都会屹立在波兰的中心。正是出于这种信念,华沙人才为了重建古城付出了如此大的努力。
李晓东:谢谢,谢谢大使先生,谢谢。我得到了我的答案。我们再请教一下彼拉班得烈先生,华沙古城的重建,我很想了解当时的一些信息。比如说那个时候刚刚经历过战火,要重建的话,这些钱从哪里来呀?
彼拉班得烈:正如大使先生刚才说的,波兰和华沙都一度毁于战火,几乎遭遇灭顶之灾。当时波兰乃至整个欧洲的情况都很不乐观。摆在波兰人面前的首要问题不仅仅是重建华沙城,还有振兴整个波兰。首先要保证人民的日常生活。我刚刚知道枣庄的重建工作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也就是人力的问题。不过至少现在你们并不缺少工业方面的支援。当年波兰也是如此。波兰的许多工厂都在战争中毁于一旦。战后他们刚刚艰难地恢复了生产,就已经开始为华沙城的重建提供材料和物资。有一点大使先生刚才也提到了,就是对历史遗迹的重建只是整个古城重建工作的一小部分。当时的华沙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就像我们的国歌里唱的:波兰人在,波兰永在。所以说,是人们的意志力和不朽劳作使得重建工作变成了可能。这里我想说说我个人的一些记忆。大使先生说了,我的父亲也是一名建筑学家。他曾和近千名华沙人一起,积极参与到重建的工作中去。作为我们家族的又一代建筑师,每次我去到古城区的广场上,都可以看到我父亲的留下的一处处成果。对此我心怀感激。他建造了这座城市,而我能做的就是全力保护它。他是一名技艺高超的建筑师,为了所热爱的城市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我想说,经历了六年的战争,当时参与到重建工作中的华沙人一定都疲惫到了极点,但是靠着一股意志、一股强大的生命力、以及一种对自己的祖国重获独立的喜悦,他们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工程。今天我再看这座古城,我甚至觉得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时的华沙缺少人力、缺少物资、缺少建筑材料、缺少机器设备,缺少很多很多,但我们今天却看到了这座重建的古城。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我想是他们的精神还有意志力支撑着他们做到的。
李晓东:除了有这些顽强的意志之外,有些具体的事情我还是很好奇,你比如说战火把华沙城都摧毁了很多地方,几乎一座城市已经不存在了,那重建的话,那些建筑材料从哪里来呢?
彼拉班得烈:当然,首先我们需要做出重建的决定。做出这个决定很简单,只要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就可以。而且幸运的是,正如大使先生所说的,有很多理由促成我们做出这个决定。战争结束后,华沙城维斯瓦河以西的城区有85%的建筑物都被毁掉了。整个城区内一片废墟。至于重建的材料从哪里来——首先我们主要需要的建筑材料是砖。而生产这些建筑材料的工厂都在战争中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就在波兰解放几个月后,这些工厂就试
上一篇:台儿庄古城游客创龙年新高
下一篇:山东省发改委调研枣庄市城市转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