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古城--央视《城市一对一》“中国枣庄·波兰华沙专场”
2012-04-23 15:31:26 来源:古城台儿庄官方网站
李晓东:之前就是做了很多资料收集的工作,这是一方面。那这个准备工作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呢,除了资料收集之外?
陈 伟:那还有论证呢!当时我们遇到的刚才舒老说的这个观念,就是一般的来讲,人类的文化遗产的遗存,有保留下来的遗存才能申报文化遗产,那么台儿庄已经毁掉了,如果你建起来,搞不好就是个仿古一条街,就是个假古董,充其量是个影视城,这样的重建项目,不管对文化建设也好,对我们富民就业也好,它的拉动作用肯定是很有限,所以我们不能贸然决策,我们对这个项目必须进行充分的论证和研究。所以我们当时应该说解决了三个问题。第一,重建的理由在哪里。刚才说遗存才能申报遗产,那我们没有遗存了,但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有一条规定,就是被二战侵略者炮火毁坏的,具有重大文化价值的,可以作为人类文化遗产重建,有这么一条立案。因为我们不是自己破坏的,我们是被侵略者炮火破坏的,所以我们有重建的理由。那么第二个,重建的价值是什么。你要重建必须要有重大文化价值,所以我们经过这么多史料的研究,找到了台儿庄独特的文化价值:它是大运河上最丰富的古建筑,八大建筑风格汇聚一城,72庙宇,文物遗存,这么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是非常独特的。那么这正好体现了大运河的融南汇北的特点,包容的特点,开放的特点。所以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所以我们觉得这个历史上的台儿庄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价值的一座历史名城。乾隆不说是“天下第一庄”嘛,这种独特的文化价值,使它具备了重建的价值。那么最后这个重建的依据,就是你不能凭空想象,所以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花了3年的时间,我们从全世界各地收集了380幅的老照片——刚才您看到那张是其中的一张,那是盛成拍的一张照片,中国军队进入繁荣街。看到这个中国军队进来的时候,有马头墙,马头墙林立的——所以当时很多古建筑专家说,北方怎么回有马头墙呢?我们就把这个照片拿出来了,我们从史料中找到当时的徽商的一些资料,那么就证明了,当时徽派建筑是到了这个地方。我们又进行深入的研究,再往北就没有找到,所以这就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刚才说晋派建筑从北到南都有,到了台儿庄往南就没有了。这么一个荟萃地,融合地,所以是非常有特点。我们从当时的380幅老照片中,基本上可以恢复出一千多栋的老房子的原样。我们设计的时候是“原空间”——就是原来在哪里,就在哪里。所以我们的人员一栋一栋楼的走,就是沿着街走,这个地方什么店铺,这个地方什么店铺,这个地方什么店铺。“原空间”就是原来在哪里就是哪里,“原风貌”就是原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我们老照片里有它的样子,原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第三个就是“原尺度”,原来多大就是多大,不夸大不缩小,所以原尺度。这样在设计上就忠于历史。在建设上我们后来又有三个“原”,这都是为了保证我们这个古城重建的这种历史的原真性。但是毕竟李宗仁的回忆录中有6600栋房子,还有4000多栋房子是老照片里没有的,那我们怎么办,只好根据历史的资料,根据老人的回忆,一栋一栋的去复原,所以这个原真性一般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是原物,原来有的我们保留三栋老房子,这就是原物。老码头这都是原物,还有就是原貌。原貌这个老照片这个就是原貌,还有就是原风貌,就是属于这个地区的,我们这个周边200公里范围内的这些古建筑,我们都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台儿庄的建筑原风貌,一定要体现在这200平方公里,出现过的风貌,忠于它的地域的历史性。我们依据老人的回忆,一幅一幅图画,又请专家论证,再请老人鉴证,最后大家说是这个样子,然后我们再把这个草图变成设计。
李晓东:您跟那些老人您都有过交流吗?
陈 伟:我都有过交流,这27个老人我一一都拜访过。
李晓东:都拜访过?
陈 伟:都拜访过。
李晓东:让他们回忆过往的这些台儿庄古城的样子?
陈 伟:因为他们对我们太宝贵,就这么27位老人,对过去历史还有点记忆。
李晓东:哪几位印象深一些,交流的那个过程,觉得现在还能想起来?
陈 伟: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位老人,一位当年是92岁了。那是5年前就92岁了,6年前就92岁了,还有一位88岁。这两位老人啊,给我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料。比如说水系,当时一条条水系在哪里,老人就领着我,这里是条水系,我们往下一找果然找到它水渠的这个原来的痕迹,一挖下去果然就是水渠的原来的痕迹。所以我们就一条一条水系,一条条道路,一栋栋房子这么去研究,所以花了3年多的时间。
李晓东:我上一次去台儿庄呢,还有一个老人,就是在那个弹孔墙跟前,跟我讲述那个历史,因为那栋房子他以前在那住过,他们家老房子几百年了,他还亲自用手绘了一幅,就是当时那附近的一些,那是台儿庄古城的那种街道的名字,那个走向啊。
陈 伟:没错,没错。因为台儿庄虽然被战火毁坏了,99%都毁坏了,但是呢,台儿庄的城市肌理几乎完整的保留下来了,95%的街道,水系,城市框架都是原来的。所以这点也是非常地难得。
李晓东:对,那搜集外面的一些信息,比如说您要从海外,搜集台儿庄的一些照片和资料,是不是一个比较难的事情?
陈 伟:是,我们是动用了各种渠道。通过使馆的渠道,通过留学生的渠道,通过海外的一些朋友的渠道,到处搜集,比如说我们收集到一本当时罗伯特塔帕拍了不少照片,大概有一百多幅,他有不少登在了美国的生活杂志,那么这个生活杂志,我们就是通过美国的一个留学生,让他在旧书摊上把它搜来的,搜来以后我们如获至宝,里头有很多珍贵的建筑的这种照片,所以成为我们重建的依据。
李晓东:确实是机缘巧合。
陈 伟:还有我们通过日本方面。我们有搜集到一个日本的“台儿庄事情”,从日本的档案馆里,这个今天我们拿过来了。
李晓东:您带了资料是吧?
陈 伟:对,就比如说这一本。这都是当年的这些老的照片,这是李宗仁视察台儿庄时候的留下的照片,你看这张照片上就有非常清晰的闽南的屋脊的符号。
李晓东:这都是老照片了。
陈 伟:这张照片,当时我们从史料上找到,这个台儿庄有两座妈祖庙。我们一般的印象中,妈祖庙都在福建一带,闽南沿海一带,台儿庄怎么会有妈祖庙?所以我们也对这个历史事实,进行了充分论证。后来我们了解到,妈祖庙随着后来的发展,沿水沿运河一带是比较普遍的。
李晓东:沿水北上了。
陈 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那么又找到了这张照片,这张照片就非常清晰地表明了,当时台儿庄出现了一些闽南建筑风格。
李晓东:上面船形的这个。
陈 伟:这就是闽南建筑的一个符号。
陈 伟:所以我们找到了这些建筑的照片以后,就印证起来了。
李晓东:这包括这里面这庙里面的这些神像啊,这些照片都从哪来?
陈 伟:这张照片是关帝庙,这张照片是从荷兰著名的摄影记者欧利伊文思拍摄的一部纪录片,叫《四万万人民》的——一小时零二分钟。他这个纪录片,是完整地记录了当时台儿庄大战的生动的史料——这张照片就是从这个里头截取下来的。是在关帝庙,关帝庙当时是师部的指挥部,那么战后的一个景象,这是关帝庙的神像残留的照片。
李晓东:这些资料真的非常珍贵。您手里拿的这一份是?
陈 伟:这是1917年——台儿庄大战发生在1938年,但是在1917年——日本的南满铁道部,当时伪满洲国的南满铁路公司的间谍本部,派出的间谍人员,在台儿庄待了半年,写出的这么一个报告。叫“台儿庄事情”,这么厚!这就相当于我们所讲的,就相当于县志。所以这部县志里头它有台儿庄的位置及地势,气侯,沿革,市街概况,商业,商会,日常品的价格,工资,工业,金融机构,教育文情,风俗卫生及娱乐,非常翔实。
李晓东:这就是一份情报啊!
陈 伟:相当于一份情报。所以说日本进入中国的想法由来已久。在台儿庄大战前20年,他就派他的间谍人员,已经潜入台儿庄蹲了半年,把我们的一些情况搜集了。不少资料,不少情报。所以这个在我们重建过程中,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份资料。
李晓东:反正也被我们所利用,成为重建的一些信息补充。
陈 伟:对。搜集过程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
李晓东:听完陈书记这么一讲,我觉得应该掌声鼓励一下。来,把这些照片拿下去。谢谢。
上一篇:台儿庄古城游客创龙年新高
下一篇:山东省发改委调研枣庄市城市转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