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文说枣庄 > 正文

用古典范台儿庄

2013-05-09 16:08:53   来源:大众日报   
      ◆编者按:
      城镇化问题,是传承千年的“乡土中国”在本世纪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之一;近期,“新型城镇化”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作者从2000年起,持续关注、研究这一课题。本组文章是作者近期调研思考的结果,触及了当下城镇化进程中诸多关键问题,意在引起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引导各地各级进行科学研判,防止不必要的失误和损失。
      2011年秋,时任枣庄市长陈伟来到报社,邀请我到台儿庄看看。他说,“我建起了一座台儿庄古城”。我听了愕然:台儿庄我是熟悉的,前几年去采访过,破破烂烂一座煤城,哪有什么古迹。他说,“我们造的古城”。这就更加让人难以理解了:那不是造“假古董”吗?他开始给我讲解,讲台儿庄的历史、文化,讲台儿庄大战的遗迹留存,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对二战期间因战火毁坏重建的古城,可以作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并举了华沙城的例子。
      因为陈市长的介绍,我来到了台儿庄,被它的规模和气势震惊了。这座古城,方圆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48亿元。古城门气势恢宏,明清式建筑高低错落,古色古香。古运河从城区穿过,青石板路两侧,流水欢唱着淌过。站在古码头畔,看着画桥和过往船只,以及熙熙攘攘的游人,仿佛回到了清代繁华的商城岁月……台儿庄古城快速成长,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的古城,2011年游客达到200万人次,2012年突破了300万。
      台儿庄可说是用古的典范。
      台儿庄的活力在于它的根基。这个根基是文化,这是城市之魂。台儿庄因运河而兴,清代“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这里留下了惟一的3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古河道和古码头、古驳岸、古船闸;留下了晋派、徽派、闽南等8种风格的古建筑遗迹,留下了见证台儿庄大战的53处弹痕累累的古墙、古屋,历史也记载了它丰富的寺庙以及宗教文化。台儿庄重建,有这个坚实的依托。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发掘历史资料,按照“留古、复古、承古、用古”的原则,让古城在原有面貌、形态、规制等历史的基因上复活。他们还别出心裁,大手笔打造百庙、百馆、百业、百艺,建设了天后宫、关帝庙、大战纪念馆、运河文化馆、驿站、票号、青楼等博物馆、展示馆,传统的、民族的手工艺也在这里找到了用武之地,这就和“假古董”有了质的区别,就成了文化古城,魅力之城。
      台儿庄的活力在于它的业态。它可以看,更可以用。外貌是文物古迹,内里就是经营的场所。百业、百艺,使这里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活跃于丽江的“千里走单骑”来到这里,北京的名吃、安徽的笔墨纸砚经营到这里,全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汇集到这里,而全国非遗大会等各种文化活动的举办,更使这座古城充满了活力。冬日的夜晚,来到茶楼,主人为了克服季节影响,茶座四周点起了熊熊的炭火,漾起一片浓浓的春意。住宿在万家大院,这是当年台儿庄第一富商的宅院,是重要的古建筑遗迹,却成了高级宾馆。万籁俱寂的夜晚,看着星星,听着运河的流水声,别有一番韵味。台儿庄是一座商城,一座不夜城。
      台儿庄的活力在于它的不可替代。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对文化旅游越来越重视。随着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城市打起文化旅游的算盘。如果山东省城济南恢复古城重建,如果江苏省的苏州、浙江省的杭州等,随便哪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开始找回古城旧貌,台儿庄这个产品不是很容易被取代吗?近50亿元的投资岂不打了水漂?这种例子寻处可见。台儿庄古城重建,论证最充分的就是它的不可替代性。而绝大多数的历史文化名城,已经在大规模建设中拆除得所剩无几了,旧城区已经是高楼大厦林立,拆已经拆不动,建更没有了可能,你再怎么财大气粗,也已经无力回天了!台儿庄的自信来自这里,台儿庄的久远的生命活力也来自这里。
      因为工作性质,我常常外出采访。看到文化发展的热潮在兴起,各地都在发掘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建景观,搞旅游,投入了巨额的资金。文化热潮面前,需要有点冷思考,就是对文化项目的研判,可以拿台儿庄作一个标尺。你的文化之根深不深?业态支撑强不强?是否不能被替代?这三个关键点想清楚了,项目的成败也就差不多可以未卜先知了。

上一篇:我爱你 古城
下一篇:枣庄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