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文说枣庄 > 正文

不平凡的台儿庄

2013-03-27 16:08:32   来源:台儿庄古城网   

      这是何等的一片土地,何等的一个小城。可以说,那场大战成就了她;但换个角度来说,她也成就了那场大战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参战的人成了千古的英雄。尤其是李宗仁,他因那场战争蜚声海内外,而这个小城也因这一战享誉世界。据说那场战争过的一年以后,当时参与战斗指挥的池峰城将军因事去重庆,晚上带着夫人去一家电影院看电影。电影正在放映期间忽然停了,屏幕上突然出现了这样一行醒目的大字:台儿庄抗战神将池峰城师长携夫人在我院看电影。池峰城正惊疑间,有人高声说:“请将军站起,以便大家瞻仰、致敬!”整个放映大厅里顿时想起雷鸣般的掌声。由此可见台儿庄战役当时在全国人们心中的影响,也可见“台儿庄”三个字在中国的影响。
      往事已逝近百载,当年的辉煌和盛誉已随着历史的车轮渐渐消失在人们逐渐模糊的记忆里。于是小城年复一年的平淡着,庸碌着,很少再有人提起台儿庄,也少有人知道台儿庄。直到1987年广西电影制片厂来此地,将当年那场战争重新记录下来搬上荧幕。于是“台儿庄“三个字重新走进人们的记忆。但是又是将近三十年过去了,中国的电影太多了,那部《血站台儿庄》又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好多80后以来的孩子甚至都不知道那场战争是谁在跟谁打。就在这种遗忘和模糊之间,台儿庄居然会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这场变革源于一个决策者。这个决策者就犹如当年指挥台儿庄大战的李宗仁将军。只不过李将军指挥的是一场反法西斯血战;而这个人指挥的是那场血战以后在整个毁于废墟中的一座古城重建起来
      这个人就是新上任的枣庄市长陈伟。此地人都知道,这个市长刚来时很年轻,仅39岁。这个年龄应该和李宗仁初来台儿庄时年龄相仿。李宗仁当年来此地指挥战役时仅38岁。只不过一个是广西人,一个是浙江人。两个不同地方的外乡人,在不同的时代,来到这个小镇,各自书写了不平凡的篇章。说起来真是有点戏剧性的巧合。
      陈伟的才能胸襟也许并不比李宗仁相悬太远,只是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不能放在同一个天平上来衡量。但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在同一个年龄,同一个地方,呕心沥血,运筹帷幄,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这个小地方写下了各自不朽的篇章。这一点,无论当下人怎么认为,但历史最后会做出公正的评断。
      陈伟的功绩在于,他犹如当年李宗仁指挥的战争一样,李宗仁带领十万将士在装备极差的状况下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的是肉搏战,最后取得了辉煌的大捷。而陈伟指挥的这场无烟的战斗是在外无国家财政拨款,内无当地财政的援助,仅是以入股的方式,调动几个商家大户,利用五十万吨煤作为周转资金,将筹建古城的工程运转了起来。其用心不亚于当年李宗仁在台儿庄大战时断浮桥的苦心和决心。
      古城的重建,应该不亚于那场大战。将一座明清的运河古城恢复起来,比十万将士对抗三万日军的严峻局面有过之无不及。面对这项工程,得有必胜的决心,必赢的把握。否则无法给枣庄人民交代。古城当初的原貌已经没有任何凭据。虽然还有一些上百岁的老人,但他们的记忆也已经零零碎碎。只还有城中当年战争中遗留下来的徽派、晋派、浙派的几个建筑。市长在面对那些建筑时是万千感慨和思绪翩翩的。台儿庄,运河北岸一个明清时期就最繁华的码头。其“一河渔火,夜不罢市”胜于都市的繁华景象,从那些古建筑中可以窥出一斑。如果不是那场战争,这个小城仍然还是完好无损的一座古城。可惜的是她随着那场战火成了一个废墟。就如一个美人,香消玉损之后,只还遗留下几件精美的饰品和衣物,让人不禁追忆,浮想翩翩。
      要把这个“美人”复苏重生!市长下了这个决心。因为来枣庄一年多的调查中,他已经深刻的知道,这个素有‘煤城”之称的枣庄,早已资源枯竭,成了一个名不副实的空城。其贫穷程度已经在全省挂上了倒数第一的名次。此地除了名不见经传的灵山秀水之外再也没有什么了。
      贫穷的地方,人也容易懒惰。这么多年穷过来,没有人想着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扭转一下局面。“城市转型”在枣庄应该是陈伟提出来的。无论转型成功的与否,这不是个立竿见影的事情,应该是任重而道远。他的睿智让他敏锐地感觉到,扭转资源枯竭的枣庄局面,首先打造旅游城市的品牌。他的调查,让他知道枣庄并不比江南差。这里好山好水,西临微山湖,南临大运河。每年的降雨量比北方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多。这些都给了他无比的灵感和勇气,于是打造“江北水乡,运河古城”,为一个地方创造一个绝无仅有的城市旅游品牌,这关乎着一个地区将来的发展趋向。而这个趋向的旅游品牌非台儿庄莫属。因为这里有举世闻名的大战,有千年的运河和千年的古镇。

上一篇:谈台儿庄大战故地
下一篇:天下第一庄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