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文说枣庄 > 正文

铁血柔情台儿庄

2013-03-12 17:29:54   来源:古城台儿庄网   
       没去过台儿庄之前,总以为台儿庄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庄。可是,当我到了台儿庄之后,才发现自己对台儿庄的认识错得一塌糊涂。300多年前,沿着京杭大运河南下的乾隆皇帝,就深深感慨其“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于是亲笔御书“天下第一庄”。由此可见,当时的台儿庄该是何其雄也!
      从山东泰安到枣庄台儿庄的路上,我想象的台儿庄是充满北方城市的阳刚之气,雄浑而又古朴。没想到,到达以后,眼前的台儿庄竟是另一番景象:河汊纵横交错,小桥流水人家,一叶扁舟在河中悠闲地慢行,宛若置身于我熟悉的江南水乡。看来,我对台儿庄的了解实在是太肤浅了。
      枣庄市台儿庄区旅游和服务业发展局副局长吴振明介绍道:台儿庄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凿而逐步崛起。明万历年间(1573~1620),古运河开挖后,这里舟楫如梭,商贾云集,逐渐成为一个水路交通和商贸重镇;清朝时期达到鼎盛,黄金水道贯穿全境,水运可达扬州、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台儿庄城镇内外、各通衢要道、运河两岸店铺林立,游人如织。1647年建台儿庄土城,1857年又改建砖城,严整坚厚,易守难攻,被喻为山东的南大门。乾隆皇帝曾写诗赞之:“韩庄水气罩楼台,雨后斜阳岸不开。人在长亭深处好,风帆一一眼中来。”
      过去我对台儿庄的了解,主要限于“台儿庄大战”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在中国现代史上,台儿庄是一个用鲜血铸就的名字。1938年3月,日本侵略军疯狂进攻台儿庄,中国军队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和第二集团军司令孙连仲的指挥下,在不过10平方公里的运河古城里,与日寇血战16天,中国军队以落后的武器和三万人的代价歼灭拥有先进武器的敌人一万余人,这就是台儿庄大捷。台儿庄,由此成为中华民族的扬威之地。
      我在一座残破的民房墙上,目睹了墙体上密集的弹痕,想象当时激战的惨烈……心,不由得为之深深的震撼。据介绍,当时日军的钢盔堵塞了运河的水流,手榴弹的木柄碎片在地上积存了一寸多厚,整座台儿庄古城“无土不饮血,无墙不饮弹”。
      2008年,枣庄市依照原貌,重建了台儿庄古城。现在,走在台儿庄古城,仿佛徜徉于一座巨大的历史博物馆,铺着麻石板的街道纵横交错,沿街是古色古香的商铺,每个店名都洋溢着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风韵:日升昌记、谢裕大茶行、道升酒坊、保寿堂、会宾楼、扶风堂等,店内的伙计一身长袍马褂,头戴一顶瓜皮帽。还有参将署、闸官署、台庄驿、翠屏馆等建筑,让我们读到了台儿庄往日的繁华。长长的麻石板路,就像一本厚厚的、长长的历史画卷,让我们用心地阅读和品味。
      70多年前震惊世界的台儿庄大战,把台儿庄青色的城墙、威严的衙门、宽敞的会馆、庄重的庙宇、华丽的商铺、古朴的民居夷为废墟,让这座小城带着众多的文化基因和文化符号,在京杭大运河沉睡了下来。如今,我在感动于台儿庄古城的复活之余,也在感叹这可能是人类最后一座、也是不可复制的“手工版的古城”了。导游小姐以自豪的口吻说:“我们台儿庄在重建时,许许多多精美绝伦的砖雕、石雕、木雕、泥塑,都是七八十岁的老艺人手工做出来的,整个台儿庄古城都可以用放大镜来看,工艺真的很精致!”
      有道是:“古人不见今时月,明月曾经照古人。”今天的人们走在旅途上,也许是对沉重现实的放松或逃避,也许是心灵渴望有一场梦幻般的邂逅。去台儿庄是不需要什么理由的,每个去过台儿庄的人都会喜欢上她,并且从此把她放在心上。

上一篇:古城明月
下一篇:初识台儿庄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