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湖上风雨情
2013-01-24 17:17:41 来源:枣庄网整理
-
应江苏铜山教育界的朋友邀约,今日去了微山湖。忽风忽雨忽朗日中,新朋故旧左顾右盼,游览得别有兴致呢。
我们台儿庄人游览微山湖,就近可选的途径大致有四条,从北向南,有滕州、薛城、微山的韩庄和江苏铜山县的利国。从利国入湖我是第一次。早晨8点多钟,下了后半夜的大雨未曾停止,我和徐朝庭、袁善忠等几位书画友人一起驱车启程,历时一个多小时,来到了40公里外的利国。利国在历史上是一个比较古老而且较有名气的驿站。因为濒临微山湖,紧靠津浦铁路,历代的战事在这里都未曾幸免过。抗日战争期间,“北窑”枣庄、“南窑”贾汪的煤炭和这里的铁矿,始终被日本侵略者疯狂掠夺,铁道游击队和运河支队也因此始终与日寇在这里“拉锯”。20世纪中期,国家铁矿的开办,利国就成了徐州地区较为发达繁荣的重镇。都说开放与改制之后的利国铁矿已经风光不再,但是穿行在拥挤的街道和熙熙攘攘的市面中,我们依然感觉得出当年人流物流中心古镇的气象。
在利国教育大厦前,教育工会的徐雷主席和来自薛城的铁路系统著名书法家雷声先生已经在候着我们了。雷声先生的书法大气磅礴,特别是甲骨文书法艺术更是美妙绝伦,堪称一绝。他用甲骨文书写的《论语》经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填补了书法与出版界的空白,体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与学术价值。作为老友,再次欢聚,心境无不快哉。
客随主便,我们驱车前往微山湖。出了利国向南再向西,来到一个风景秀丽、依山傍水的湖滨渔村,被告知这是石楼村。石楼村我走就耳闻呢。我的一位堂姐的婆家就在这里。姐姐和姐夫都在外面工作,退休了落户在徐州。说了姐姐和姐夫的名字,负责“地接”的石楼小学校长郑炜更加客气起来。郑伟和渔村一位船老大在雨中接待我们登上一艘挂桨机船,然后冒着时断时续的阵雨突突突地向湖中进发。风儿轻轻吹,雨儿轻轻下,欢快的马达声中,坐落在山坡上的村庄在我们身后越来越展示出全景风貌。船老大说,村子里最早的二层楼房全是用大小不一的石块垒成的,所以村名叫石楼。村子依傍的山叫凤凰山,抗战时期,山上高高地栽着一棵树,一有鬼子扫荡的消息,就有专人把树放倒。渔民和抗日游击队见到树倒,就赶紧向湖中转移。那棵树就是消息树。我回头向山上搜索,看到山已经被吃掉了多半,断壁残垣有着几分峥嵘,过去的消息树,已经成为乡民们的一种回忆了。
在聆听老大的说道时,前面的湖光美景吸引了我们的目光:狭窄的出口越来越宽,水面变得越来越大,视野随之越来越远,水天一色间,更显得身边的景致的怡然一一片片莲叶在风中拍着巴掌起舞,一株株荷花在雨中沐浴,流露着娇羞万态地微笑风情,芦苇与蒲草也摇头晃脑地作出翩翩迎合状,在这样的仪式中,我们找到了宾至如归的感觉。惬意中,看到了前面浩瀚的湖面上,到处是插着红旗的栅栏,那是渔民围成的领地,领地里养殖着他们的虾兵蟹将。远处作业的渔船,在风浪里起伏着,船篷上的迎风转动的风车,据说是他们的发电装置。看电视,照明,都是由这旋转的风页提供的。栅栏在水面上露出一截截竹竿和围网,网边都镶着塑料布,在风中起起伏伏,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正想问为何,船老大说,塑料布光滑,那是防止蟹子顺着拦网越界逃窜设置的障碍。
船儿继续前进。前面隐隐约约有一大片葱绿的岛屿出现在水天交际的视野尽头。岛屿上面隐约看见有一座高高的塔碑。老大说那是微山岛,塔碑是铁道游击队纪念碑。望山跑死马,别看咱们看得见,要是到哪里,起码要走三四个小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