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文说枣庄 > 正文

印证浴血之战

2013-01-09 18:10:26   来源:大众网枣庄   

      不能被忘却的范长江
      在抗日战争战场上,活跃着一大批中外记者,其中范长江是这些战地记者中的佼佼者和杰出贡献者。
      范长江是中国共产党著名记者、新闻事业的创始人和新闻工作的领导者之一,是卓有成就、享有盛誉并为我们大家尊敬的著名记者之一。范长江原名范希天,1909年10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田家乡赵家坝村。1939年5月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10月23日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早年的范长江,由于受到大革命时代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参加了当时国民革命的宣传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1934年,他成为《大公报》撰稿人,主要致力于抗日军事问题的研究。1935年7月,他以《大公报》旅行记者的名义开始了对中国西北地区的考察,历时10个月,行程4000余公里,他的游记陆续在《大公报》发表,首次向读者公开报道了红军和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游记以后汇集为《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出版。1937年11月8日,以范长江为主发起创办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简称“青记”,后曾一度改名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即中国记协的前身)。1936年5月,在结束一年的华东、西南(四川)、西北采访后,他进入《大公报》,成为大公报正式记者。
      笔者十几年前从新闻单位退休后,进行枣庄地区文史资料的学习和研究。前不久,笔者从一项研究成果中探寻到一份重要资料,资料指出:范长江在1938年曾到鲁南及台儿庄、徐州,采访过台儿庄大战,他的报道大多是以“新闻专电”的形式写的消息,而且不署名。新闻专电不署名是当时报纸这种媒体的普遍做法。这一点,新华社记者陆诒在《战地萍踪》一书中,曾回忆到他与范长江在一起报道台儿庄大战的情况,并证实确实是范长江所采写。
      范长江笔下的台儿庄大战
      据考证,范长江为大公报所发的新闻专电大约在50条左右,这并非全部,其中有关台儿庄大战的有6条。这些稿件从军事和新闻等方面,为深入研究台儿庄大战的历史真实情况提供了更加具体、全面的佐证,也应是台儿庄大战文献中新的、不可多得的资料。下面将范长江采写并发表的6条新闻专电,抄录于下,以飨读者。
      一、汉口版《大公报》1938年4月7日第二版头条新闻:
      鲁南顽敌成翁中鳖 两万之众势将聚歼
      1、(徐州5日下午4时发专电)本报特派员4日到徐,代表本报,慰问前方统帅及众将士。现时我军已转入绝对胜利的自信和安定中。徐州晨夕已可闻重炮声,而市面比两月前更繁荣,川军争先恐后上前线,使前方统帅大为感动。4日晚上,战事重心在台儿庄,此为争夺鲁南山地与迂回突击徐海的要点。敌在鲁南作战为矶谷之第十师团、板垣之第五师团,共合四旅团八联队,其七个联队皆由矶谷率领,自枣庄、峄县以至台儿庄,敌兵力在两三万人之间,其余一联队在临沂附近,与我相持。我军除在正面有大军支持外,台儿庄以北临沂以西峄县、费县之间有庞大军团,在敌后方活动,使敌后方交通完全断绝。4日我在台临公路之间向城尽夺敌之弹药给养车数百辆,而我自西向东之强力军团4日已占领敌左背侧要地之獐山,敌全陷于四面楚歌之苦境。4日晚正面之敌已开始动摇,一二日内即可有大捷报。至南通登陆之敌,不过一联队,且分往江北各县活动,故无甚军事意义。
      2、(台儿庄6日下午2时30分发专电)本报特派员5日晚到达台儿庄附近,代表本报,向孙总司令及该路官兵表示慰问。该军遇空前之劲敌,合板垣与矶谷之精华,而且矶谷自任指挥,血战16昼夜,终使顽敌伤亡四五千人之众。6日在台儿庄以北三角地带之敌2万余人,确实被我各军紧密包围,敌之大炮缺乏弹药,坦克车似因缺汽油,5日起已未曾活动,敌气大馁。6日午我各军皆已达预定攻击位置,各军已决心于6日夜一鼓作气将敌歼灭。汤关各部已自认军令状,孙部近亦奋勇挺进中,6日夜定有大捷报。
      二、汉口版《大公报》1938年4月8日第二版新闻;
      鲁南我军确定胜利 台儿庄顽敌大溃退
      1、(台儿庄6日晚10时本报特派员发专电)本报特派员6日酉刻到台儿庄前方,晤池师长,为本报致慰问之意。该师昨晚选拔奋勇队,将盘踞台儿庄西北与东南两面之敌肃清,只余东北一面,不过一二百人,并相机向北出击。6日晚,被围之敌,其西北与东南两面,皆被我主力军猛烈袭击,入于决战阶段。晚9时,敌在台儿庄以北之炮兵阵地,被我击中起火,其大批炮弹无故自行炸裂。晚10时止,我前方高级司令部静候歼敌结果之到来。
      2、(台儿庄南棠棣埠7日上午8时本报特派员发专电)6日晚8时,我军各路以决定的歼灭战之优势,向敌总攻。7日晨2时,我正面孙部池师对盘踞台儿庄寨内之敌500余人全部包围歼灭,计得钢盔500顶,坦克车4辆,其余机枪器材等正清查中。晨4时我池师得胜部队跟踪北追,当向敌司令所在之刘家湖进攻,立即克复。右翼黄堃亦占领邵庄、裴庄,左翼张师占领南洛。台儿庄以北10余里内各要点,均为我军占领,敌狼狈溃散,我正整顿战线,向溃散之敌猛追中。
      三、汉口版《大公报》1938年4月9日第二版头条新闻:
      战后台儿庄本报特派员视察报告
      (台儿庄7日下午4时本报特派员发专电)本报特派员7日下午1时进入新克6小时后之台儿庄,慰问前方将士。台儿庄原有4000余户,人口达2万,现已成焦土,颓垣败瓦,壁洞梁翻,已无一居民在内。然而,台儿庄内外敌焚尸近千具,骨灰犹存。邵庄附近敌自埋五大塚,约2000具。北门外麦地中有敌坦克4辆,3辆已被焚,一辆亦受创甚重。尚有敌轰炸机一架,落刘家湖之南。敌战马二三百匹及汽车二三十辆,皆被我重炮击败毁,敌遗留催泪性瓦斯筒甚多。尚有一高约4尺之完好窒息瓦斯放射器,机枪步枪已收集百数十支。台儿庄北城城墙及附近野地皆弹痕累累,未炸之炮弹随地可见。我士兵白日在运河边洗脚者甚多,入夜歌声四起。守台儿庄名将王冠五旅长,态度从容。胜利之后,官兵毫无懈怠。
      四、汉口版《大公报》1938年5月13日新闻:
      李长官谈话 我人惟有尽力打下去 胜利自在其中
      (徐州11日下午2时本报特派员发专电)本报特派员于10日大轰炸后,晚间晋谒李司令长官。徐州人士对目前展开之广大范围的战局,皆有或多或少之紧张情绪,李仍一如平时,雍容镇定,与记者谈调治胃病与战时新闻政策等事。李认为战时新闻,应与保持军事秘密为主,安定人心,乃属次要问题。归纳他的要点:(一)未实现之军事企图,绝对不能作新闻公布,如云我某日将反攻某地等:(二)不能泄露意图,如云某地危急,我主力军星夜往援,战局可以无碍等:(三)军事重要长官人名与地名不能发表,如云某军长在某地谈话,客观上便利敌人之调查。对目前战局,李对战局之愈打愈大,使敌人在第一次会战败退,第二次会战顿挫,而不得不作第三次之更大冒险,殊不自觉,表现兴奋。李认为目前战事战略战术在我均无甚问题,而根本问题在战斗,即我军之装备兵器与训练尚待努力耳。徐州形势,李平淡视之,盖最高原则已决定,唯打之一途,我人但尽力打下去,胜利自在其中矣。

上一篇:珍藏难忘的记忆
下一篇:老枣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