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百姓生活 > 正文

山东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状态调查:孤独且"三怕"

2013-04-07 14:35:12   来源:大众日报    
      ◆全国留守老人今年将突破一亿,大部分在农村。在“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下,子女是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然而,随着近些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
      ◆农村留守老人有三怕——“怕生病、怕过节、怕花钱”。张诗庄村有7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要是患个急病,连找个年轻人送医院、照顾的都找不到
      ◆有子女的农村留守老人不符合进敬老院的条件,一下掉进了家庭养老和政府养老的空当,而把他们都推给民办养老机构也是不现实的,这在各地都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村里自建敬老院,后续运转是大问题。孔堂村2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在村里的老年公寓集中居住,村里聘不起护士、厨师,只能让老人们自己照顾自己
      聊城市东昌府区是全国种粮大县之一,全区农业人口70多万人。近年来有18万青壮年外出务工,有近9万名60岁以上的老人留守在农村。东昌府的现状,是我省乃至全国很多农业地区的缩影。记者在该区深入采访,发现当前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态已到了令人堪忧的境地。

      孤独地守望家园
      4月4日一早,在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高马村,81岁的马兆令起来做早饭。煮点面条,打2个鸡蛋,切点香菜,一顿饭就打发了。“一个人好凑合,中午就炒点土豆、萝卜,喝完胡辣汤,吃个馒头;晚上烧点稀饭,吃中午剩的菜,有时候干脆就不吃晚饭了。一月花不了100元。”马兆令说。
      剩下的面条汤水喂狗。院子里的大花狗见了主人,尾巴摇得欢。马兆令拍拍狗的脑袋,有些伤感地说:“一家七八口人,孩子们都在外面打工,几个月回来一次。就我自己在家,只有这条狗和我作伴了。”说着,他掏出一个手绢擦泪。
      马兆令住在临街的一间房子里,摆着一张八仙桌,一张单人床,一个破旧的彩电,上面蒙着一层灰尘。看电视是马兆令的主要消遣。墙上贴着马兆令写的毛笔字。“我写毛笔字几十年了,现在眼睛不行了,戴550度的老花镜,再加上放大镜,才能看清写,写不好了。粗细看着正好,实际上写细了。”
      马兆令的颈椎不好有四五年了,经常头晕、腿没劲,在进行针灸加贴膏药治疗。他担心的是晚上如果有了急病,没人送医院,“就只有等死的份了”。
      吃完早饭,马兆令推着一辆旧自行车,到父母坟前上坟。濛濛细雨中,在父母坟前,他又一次落泪了。烧完纸钱,他指着麦田说:“家里还有四五亩地,前几年我还能侍弄地,现在我也干不动活了,浇地时就来看看垄口。”
      在东昌府区梁水镇张诗庄,69岁的江庆文说:“孩子在延安打工,离得远,俺老两口就怕生病,把孩子叫回来,怕耽误他的工作。有个头疼脑热的就硬扛着,实在受不了再找邻居帮忙。我患有脑梗塞,老伴有脑血栓,风湿性关节炎,平时就老两口互相照应着。农村留守老人有三怕‘怕生病、怕过节、怕花钱’。”
      张诗庄党支部书记江崇峰说:“俺村533口人,200多口子出去打工的,干农活的只剩下老年人了。村里有7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要是患个急病,连找个年轻人送医院、照顾的都找不到。集体没有积累,从物质上给老人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搞文体活动搞不起来,给8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发10斤鸡蛋,已是尽了最大努力了。”

上一篇:农民连续被碾死绝不只是偶然
下一篇:H7N9禽流感冲击济南活鸡市场 摊贩每天消毒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