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年如一日 淄博“背包医生”走出村民健康一片天
2013-04-01 15:02:11 来源:鲁网
她做医生的基本原则,就是不吃病人的一口饭
说起学医,孙凤莲心中不免有些酸楚。据孙凤莲介绍,她兄弟姊妹6人,在她8岁时,父亲患上了胃癌。那时候,请医生看病还要伺候好饭菜,母亲要照顾父亲,为了伺候医生,她9岁时就学会了摊煎饼。那时,她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医生,为乡亲看病,不吃百姓一口饭。16岁时,孙凤莲初中毕业后到乡卫生院学习针灸和接生,从此,“乡村医生”这一称号一直伴随着她。“我干医生的基本原则,就是不吃病人的一口饭,病人随叫随到。”孙凤莲说。
孙凤莲所在的林峪村是个山区搬迁村,3公里外还有东桃花泉、西桃花泉村,3个村总人口只有200多人,且全都是老年人。人不多,病不少。几乎每个人都有病,她家家户户都去过,谁叫啥名字,家里的炕头朝哪,都能说上来。
由于两个儿子工作、结婚都需要钱,从医多年,她都没买自行车。从年轻走到现在,44年过去了,孙凤莲的腿脚不再像以前那样灵便。据张东槐介绍,2004年春天,孙凤莲终于买上了自行车,刚学会不长时间,雨天骑车去东桃花泉村出诊,一不小心摔倒,造成左腿骨折。她在床上一趟就是40多天,躺在床上还得看病,开方配药,病人来到跟前打针。有些病人不忍心,说:“你这个样子,还给俺治病,心里不安哪。”她骨折治好后,留下了后遗症,再也不能骑自行车了。
她的坚守是百姓的希望和靠山
孙凤莲说:“大部分时间是一个人走在路上,寂寞无聊。但一想到病人,脚下就会加快了许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因为她不知道谁什么时间就会生病,一有病人信息,随时就出发。有时她一个村能连续去3趟,来回走得脚都肿了,也丝毫没有怨言。
因为这里穷、挣不到钱、闭塞、生活条件苦,没有人愿意留在这里当医生。由于都是老年人,收入基本靠子女,有时没有钱,病也得看,药也得拿。据了解,到目前,孙凤莲垫付的药费有3万多元,其中“死账”也有1万多元。但孙凤莲依然笑对病人,因为,这里的百姓需要他。据村民们介绍,孙凤莲从医这么多年,从没有人见她发过脾气,对病人的服务胜似亲人,邻近的章丘市官庄乡石门、响水泉、双水泉3个村的老百姓也都过来找她看病。
“最怕孙凤莲搬走了,她走了,我们的病就没有人看了。”西桃花泉村朱秀道说。“我今年已经59岁了,直到我走不动了,病也就不看了。”孙凤莲说。孙凤莲就这样坚持着,她被百姓当成了心中的希望和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