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支付条例已送审暂时搁置央企高管收入
2013-03-30 09:05:57 来源:中国经营报
央企高管收入调节搁浅
央企还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挑战,随着保护基层员工尤其是劳务派遣人员的法律法规出台,“央企有可能会缩减劳务派遣人员的使用。”
一方面提高基层员工的收入,另一方面,对央企高管的收入改革尚没有明确的指向。
记者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中看到,“加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对行政任命的国有企业高管人员薪酬水平实行限高,推广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缩小国有企业内部分配差距,高管人员薪酬增幅应低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幅。”
该部分改革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资委、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全国总工会等负责。
记者向人社部高层求证,是否制定央企高管薪酬管理方面的具体意见时,该人士并没有明确表态,只是说,“我们目前的工作重点是提高一线职工的收入。”
记者了解到,在参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制定有关工作的过程中,各方多次向国资委分配局进行沟通,探讨管理央企高管薪酬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因为有丰富的经验,在管理央企收入的问题上,国资委发表的意见更多一些。
在调节央企内部收入差距的问题上,国资委也在不遗余力地协调。2009年,国资委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央企业劳动用工和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加强人工成本管理,完善中央企业工资总额决定机制。要控制企业人工成本,使企业人工成本水平与企业发展战略和竞争力相适应”。
国资委人士向记者表示:“中石化、中石油都是世界500强企业,需要有更高端的人才。现在,只有硕士和博士才能够进入央企,因此给这些人才更好的收入,是符合市场经济行为的。”
同时,央企还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挑战,随着保护基层员工尤其是劳务派遣人员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央企有可能会缩减劳务派遣人员的使用。”一位人社部人士向记者表示了担忧。目前,央企是国内使用劳务派遣工最多的企业。
推进立法
工资支付条例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保障农民工的欠薪问题,并且从更高的法律层次上解决。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全总副主席陈荣书表示,“当前收入分配改革领域的问题不少,针对初次分配我们也在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目前,针对工资集体协商,总工会将由各个行业分会推动,专门组织调研组进行推进。此外,据了解人社部正在推进工资支付条例的制定,已经递交人大,有望在今年出台。
该条例也着力解决基层职工收入。
“工资支付条例正在加紧制定,我们都寄予希望。”人社部副部长杨志明向记者表示,“这个条例重点是要解决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问题,并且从经济、法律的角度来解决这一问题。”
杨志明表示,“工资支付条例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保障农民工的欠薪问题,并且从更高的法律层次上解决。”目前采取的办法是“明确一级承包商负责解决分包商欠薪的问题,明确了欠薪逃匿以后,由行政和司法联动处理的制度,还明确了实地管理、分级负责、省政府负总责的制度。为了加大威慑力量,对于欠薪数额大的,有一些不给的,欠薪逃匿的,政府主管部门指令你支付却不支付的要治罪。”
记者通过知情人士了解到,该条例已经送往人大常委会审议,有望在年内出台。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各地制定实施了本地工资支付有关法律规定,北京现行的是2004年发布的工资支付规定。此前,一直被视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工资条例,由于牵涉利益方甚广,受垄断掣肘而不得不暂时停滞。
此外,《意见》的出台还为工资法的制定和出台提供了契机,总工会多年一直在呼吁制定工资法,但一直未能实现。“虽然,最终形成工资法的进程比较长远,但是现在可以逐渐推进了。”上述总工会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