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一平”并非玩笑
2013-03-23 10:33:20 来源:腾讯评论——今日话题
01 “十万一平”并非玩笑
稀缺的优秀教育资源+稀缺的老城区楼盘,成就了学区房的稀缺性
关于学区房,至今政府和学界都没有一个统一定义,大部分人的理解是“名牌中小学周边能够对口入学的住宅”。从广义上讲,位于大学、重点高中、初中、小学等周边的小区房产均可视作学区房,有较浓的学习气息,方便孩子接送或学生单独上下学;但从实际情况讲,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学区房专指可获得入学名额的重点小学周边房产。
中国目前城市中的重点小学比较集中,大多位于原来的老城中,学区内的房子都是十几、二十几年的老房子。以北京为例,北京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于北京东城、西城和海淀区。1939年成立的史家小学,全国闻名,就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京市重点小学,中关村一小、二小和三小、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海淀实验小学等,都地处海淀区。可以说,北京市的学区房情况可以从海淀区的情况中体现出来。
买了中关村五道口的华清嘉园小区房子并成功入户,就可以获得中关村二小的入学资格。但是,正是由于重点小学集中在老城区,用地本身就很紧张,难有新楼盘开张,目前五道口的余地还是清华大学自留给员工建宿舍用的。并且楼盘中的教育配套,是在土地出让时就由政府规划好的,如果该地块无规划学校,后期也基本不可能会有。所以,我们不难在五道口某学区房小区内,看见如下的买房广告。

求学区房广告
“10万一平”让人觉得荒诞、炒作,但契合买主的暂时需求
因为供小于求,所以学区房的价格高于同一地段的非学区房,就很好理解了。但“10万一平”的35平米学区房的单价依然高于同一小区的学区房单价,原因仅仅因为它是小户型吗?有一个案例比这个“10万一平”更典型。在2010年,东城区史家胡同附近,一个10平米的平房,以100万的价格成交。算上2年多来的房价高走势,这个案例更加夸张。可以这样去理解买家的心理,买这个学区房,首要目的是把户口落下来获得重点小学名额。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虽然面积越大的学区房可能每平米的单价越低,但是总价肯定是高于小户型的学区房。

华清嘉园十万一平的学区房
以华清嘉园为例,查询某中介的官网可以看到,该小区其余房产均价在每平米6万左右,55平米的小户型在在7—8万左右,这套37平米的整个小区最小户型单价确实最高。但是在所有的待售房屋中,和它价格最接近的是三套均为50—60平米的小户型,价格依次为360万、370万、380万。而它350万的售价,是整个小区的最低总价。
学区房的投资价值也符合买主的长远需求
由于教育需求的阶段性,购买学区房的家长可能只是为了将孩子送入重点学校,并不一定作长期居住打算,等到孩子毕业后便将房子转售。尽管学区房转手有个6年之限,即同一套房子的上一位房主的子女入学到下一位房主的子女入学必须间隔6年,但是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几乎没有转不出去的房子。学区房的户主在购房者的手中不停更名,自始至终肯定起到了提供入学名额的作用。随着上一位业主户口的迁出,下一位业主的小孩就具备了进入北京市重点小学就学的资格。
读网友的新闻跟帖,发现很多人这样表态“能搞到这么多钱,到时候直接送小孩去国外不就得了,还读什么重点小学啊?”似乎这个学区房买来了就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一样,吃亏了。一般而言,买房子有两个目的,一为居住,一为投资。虽然学区房在这两者之上增加了一个“择校”的附加价值,但学区房的投资性不可能是业主不考虑的。任何一家中房地产公司的中介都会这样告诉你“不管房价怎么变,学区房一定是增值的”。华清嘉园是02年开盘,开盘价格在4000至5000左右,如今的均价已经翻了12倍,高于同地段非学区房的涨幅。
- 本文导航
-
- 1、十万一平的学区房讽刺教育公平
- 2、“十万一平”并非玩笑
- 3、 “十万一平”的学区房象征义务教育阶段公平的瓦解
上一篇:山东省不会放开二胎 政策微调为便民
下一篇:4月1日起新建住宅建筑全面实施光纤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