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五省区异地高考限户籍防止高考移民
2013-01-10 09:48:45 来源:新京报
3 开放程度
超20省异地生无差别招录
除了上海和广东,有23个省份在制定“异地高考”政策时,将最终的目标设定在与省域内考生的考试录取问题上,无差别或无特别限制性对待。
这22个省份包括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贵州、安徽、福建、内蒙古、山西、陕西、江苏、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甘肃和海南。
只不过有些省份对这种无差别对待,提出了前提条件。比如海南省则需要考生有6年学籍,其父母有6年社保、6年居住。
【解读】
熊丙奇:异地高考应该确定的基本原则,一是就地高考、就地录取,另一个是所有学生平等录取。
但是有些地方实行的就地高考、异地录取,以及有限开放高职院校录取或三本录取,这就是设置门槛的做法。
当然,政策也是考虑到当地生源利益和外来生源利益的平衡,比如广东,本身是一个生源大省,但资源少,如果没有足够的高考指标协调,当地考生肯定会反对无差别放开,我想广东的这种限制,也是出于如何将高考指标协调到位并进行衔接的考虑。
4 借考服务
北上广提供借考服务
目前,北京、上海和广东等流动人口比较密集的省份,在方案中均提出非户籍人口“借考”的做法,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的“高考”。
比如上海提出,对不符合上海普通高校招生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待教育部出台相关文件”规定、经学生户籍所在省份同意后,可在沪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借考,由学生户籍所在省份负责录取。
而广东则提出,自2014年起,对不符合在广东报考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经户籍所在地省级招生办同意,可在广东借考,但须回到户籍所在省(市)参加录取。
【解读】
熊丙奇:不太赞成借考的做法,异地高考,就是异地借考,就地录取。如果推行借考,必须要有国家来主导,教育部门要出台有关“借考”的具体文件。
目前,不同省份间的考题可能不一样,考分也会不一样,如何进行换算?而且借考也涉及到各地录取指标不同、教育资源不均衡和质量不同的问题,有人可能会借用这种差异,到教育质量高的地方高考,回到教育质量并不高的地方录取,这对当地考生也未必公平。另外,借考操作起来可能也比较麻烦,对家长和考生而言,还不如回到原籍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