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枣庄指南 > 正文

枣庄铁道游击队史略(三)

2013-01-11 16:54:14   来源:枣庄党史网   

      1942年12月,鲁南军区遵照刘少奇同志的指示,将活动在该地区的微湖大队、鲁南铁道大队、滕沛大队、文峰大队合编为鲁南独立支队,铁道队被编为第二大队。为保持“飞虎队”对敌人的威慑力量,二大队对外仍称鲁南铁道大队。铁道队在独立支队领导下,队伍迅速壮大,最多时已近400人,下辖3个短枪中队和3个长枪中队。鲁南军区为加强这支抗日武装的政治工作,先后调赵宝凯、黄岱生、刘依勤、张静波、张建中、张再新、颜耀华、郑林川、李德福等10多名政治工作骨干到铁道队任中队指导员。大批主力部队骨干的充实,使铁道队军事政治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但他们肩负的任务,除配合独立支队完成统一作战计划外,主要工作仍是护送过路干部,保卫交通线。自护送刘少奇同志后铁道队相继护送了萧华、罗荣桓、朱瑞、陈光等山东党政军领导干部横跨津浦铁路去延安。特别是华中经运河地区去延安的交通线开辟之后,铁道队的护送任务更加繁重了。山东的过路干部由鲁南军区移交给铁道队,而华中的过路干部则由运河支队移交给铁道队,两路都从铁道队的活动区横越津浦路去湖西。仅1943年铁道队就护送了300多名干部安全过路。每次护送干部,尽管铁道队都进行详细侦察,也有出现意外的时候,如有时护送干部正要过铁路,突然碰上敌人的铁甲巡逻车,沿途敌伪据点临时增兵等,但铁道队员们凭着智慧和勇敢,每次都能化险为夷。护送陈毅同志过路,更使铁道队经受了严峻考验。
      1943年11月下旬,新四军军长陈毅去延安汇报工作,先由运河支队从苏鲁交界的北许阳村护送到津浦路附近的西界沟村,继由铁道队护送跨越津浦路,西渡微山湖。铁道队领导头天下午接到护送任务后,即派短枪队指导员兼临城特区副区长黄岱生去疏通沿途敌伪军工作。这一带的伪军据点在铁道队打击和争取下都已经很听话,遇有干部过路,只要事先给他们打个招呼,就会安然无恙。可这一次当黄岱生走到姬庄伪军碉堡旁边时却愣住了,里面熟悉的伪军全换防了。他飞身回村打听,得知这伙伪军是伪滕县县大队王虎臣所属,昨天刚换防来此。于是他通过姬庄的“两面村长”姬茂喜,将碉堡里的伪军头头请到姬茂喜家,事先埋伏在那里的黄岱生生等人乘机下了伪军中队副和警卫员的枪,本打算白吃干捞的伪军头头突然碰到“飞虎队”,吓得捣蒜似的磕头求饶。经一番说服教育,伪军头目答应替铁道队办事后,黄岱生就把他们放了,枪也还给了他们。第二天晚上当护送陈毅的小队到达时,据点的伪军不光在铁路两侧的封锁沟上临时用木板搭起了小桥,还打开探照灯为过路的同志照明。陈毅同志就这样在伪军的配合下跨越了津浦铁路。鲁南铁道大队从1942年7月起到1944年止,先后护送干部近千人,从未出现一次差错,因而受到鲁南军区的通令嘉奖,并给主要护送人徐广田、郑林川二人荣记一等功。
      1943年是鲁南抗日军民在极端艰难困苦条件下奋战的最后一年。3年来,为适应斗争形势,鲁南军区及所属部队进行了多次整编、精简和调整,由此也导致了鲁南铁道大队政治领导人的多次更替。3月,杜季伟政委调鲁南军区党校学习(学习期间,遇有重要护送任务,仍来参与指挥)。不久,鲁南独立支队政委孟昭煜牺牲,正在支队检查工作的鲁南军区政治部主任文立正奉命代理支队政委兼任铁道队政委(二大队)。5月,铁道队政委又改由杨广立兼任(独立支队副政委)。12月,独立支队特派员赵若华(后改名赵明伟)接替杨广立任铁道队政委。
      这期间,铁道队在圆满完成护送过路干部任务的同时,还组织了一系列打击日伪军的战斗。1月,短枪队二分队长曹德清、副分队长李云生率6名精干队员乘伪军换防之机,一举捣毁柏山伪军据点。但他们归队途中突遭400余名日伪军包围,经激战除两名队员脱险外,曹德清、李云生等6人全部壮烈牺牲。2月,副大队长赵永泉为救援被敌人包围的铁道队员而英勇牺牲。3月,奉命在津浦铁路临城至沙沟段西侧阻击顽九十二军入鲁,在兄弟部队配合下,迫使顽九十二军在湖区滞留一个多星期。5月,鲁南军区为执行中共山东分局“政治攻势为主,游击战争为辅”的战略指导方针,命令铁道队和其他兄弟部队,将津浦路西侧和微山湖沿岸的伪乡保长110多人用武力“请”到山里,经一个多月的教育,除个别罪大恶极者被镇压外,其余全部放回,这一举动使鲁南的日伪军受到很大震动。1944年初,当铁道队护送独立支队副支队长董鸣春赴任途中路过茶棚附近的伪军据点时,副大队长王志胜在碉堡下喊道:“碉堡上有人吗?”一个伪军小队长边答应边慌忙出来迎接。王志胜向伪军小队长交待了任务要他派人警戒铁路两侧。这个伪军小队长迅速按照嘱咐作了部署,并带领伪军列队欢迎,见到董支队长时还点头鞠躬地解释说:“长官,我们干这行是迫不得已的。”由此可见,铁道队瓦解敌军的工作已经卓有成效。

上一篇:枣庄铁道游击队史略(二)
下一篇:枣庄铁道游击队史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