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文说枣庄 > 正文

吊王鼎铭

2013-01-14 14:40:10   来源:枣庄网整理   
      一

      立定八荒笑苍穹,欲踏四海擒恶龙。
      可怜此情已难酬,长河泪落天地恸。

      

      峄地多钟灵,氶水有毓秀。
      文士兼济志,驰赴大荒流。
      岂不恋桑梓,夙夜心怀忧。
      书生真无用,投报辗转求。
      不享林下泉,争为时事筹。
      身死愿未平,书名澄宇宙。
      凭吊空牢骚,人来声啾啁。
      竹林不寂寥1,虬松延寒寿。
      鼎之国栋梁,铭之世无俦。
      但凭些微词,式之竟未酬。
      小草映春色,远方传风流。2
      藤萝渐生碧,迟迟益躇踌。

      注:1.西王庄古有竹林七贤啸饮处。
        2. 王鼎铭在湖南新田殉职。道光皇帝赞曰“学通载籍,文武兼备。珥笔生华,会赋窈窕之章;金戈凝霜,堪作干城之寄。”在至今有口皆碑,“才高八斗惊北国,德重五岳播南疆”,湖南人民誉为“勤倾民生,廉为吏范”。

      附传:

      王鼎铭字新之,增贡生,纳资官中书。道光九年①秋,授湖南新田县知县。初莅任,微服入邑,宿城隍庙设誓神前。既入署,幄于堂之偏,与门丁逼处,吏非召不得入,民有论则吁而进,立与关判决,有专讯者,予限时日令自至,一切奸弊皆绝。惫甚则伏案少息,虽大风雨不入内。间出勘事从一仆一役,饔饩②皆自备,不以烦民。十年夏天旱,鼎铭日祷于城隍,不雨,继祷于火神,又不雨,用自着械暴烈日中,自辰至午,且祝且泣。即日大雨,远近沾洽,民大悦,邑中好事者胪其德政为歌谣,将授梓③,公闻,力禁之,以为是皆不足道也。
      十二年春二月,江华逆瑶④赵金陇⑤倡乱,鼎铭闻警,自省驰归。时逆氛张甚,新田诸瑶峒亦为所煽动。鼎铭即日冒雪遍历诸瑶棚,晓谕之,皆顿首听命。未几,金陇犯宁远,提督海凌阿、副将马韬与战祠堂墟不利,死之。新田闻耗大震,居民皆荷担走。鼎铭以贼势方锐耐在恶不可守,即召群吏士民谕曰:“吾职当死此,诸君可速为行计。”言未既,吏民皆哭,邑人闻者亦哭,誓杀贼以报。既传檄远近,募西壮,缮器械,不期而集者万余人。桂阳宁远闻之,亦率众来助。会谍知贼窜查林铺,距城十五里,鼎铭策马先众进,诸团丁皆踊跃推锋直前,贼出不意皆大惊,分队抗拒。鼎铭躬冒矢石督众,大败之,斩杀无算,生擒十九人。越日,贼大队至,扬尘鼓噪,旗帜军械皆严整,而官军仓卒召募不习部分⑥,力不敌。吏民皆环跪鼎铭马前泣,止之不听。复进与贼战,贼锐甚,团众死伤枕籍。鼎铭痛愤,即怒骂犯阵,死之。事闻,予优恤,入昭忠祠。新田人又为立专祠以祀焉。
      —— 《峄县志》之卷二十一《乡贤》(清光绪三十年周凤鸣主修)
     
      〔注释〕

      ①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
      ②饔饩(yōng xì):此处指饭食。
      ③授梓:刻印书籍。古代书籍,先刻木板,然后印刷。授,给与;梓,梓匠,指刻板的工人。
      ④瑶:瑶族。居住在我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之一。原作“猺”,含蔑意,径改。下同
      ⑤赵金陇:清代江华县(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锦田乡人。一作“赵金龙”。

      又:一代廉吏王鼎铭,是今枣庄市市中区西王庄乡郭里集人,清道光九年(1829年),王鼎铭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千里之外史称荒蛮之地的湖南新田县任知县。主政期间,他提出 “天理、国法、人情”的施政理念,短短三年,使新田县呈现出政通人和的好局面,赢得了新田百姓和后人的赞誉。道光皇帝称赞王鼎铭他“学通载籍,文武兼备。珥笔生华,会赋窈窕之章;金戈凝霜,堪作干城之寄。”在湖南新田至今有口皆碑,赞誉他“才高八斗惊北国,德重五岳播南疆”,被湖南人民誉为“勤倾民生,廉为吏范”。他的事迹和精神,至今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铬古鉴今,资政育人,枣庄市名人文化论坛,一代廉吏王鼎铭研究会专门创办了《铭鉴》会刊。这是一份研究廉政文化的民间学术性刊物,旨在以“王鼎铭为镜鉴,研究王鼎铭施政理念,挖掘王鼎铭的人生轨迹,宣传王鼎铭式的人物。”此刊物之所以采用“铭鉴”命名,意即希望人民公仆乃至广大公民,能以王鼎铭“为人诚信仁爱,为官勤政廉洁,为民鞠躬尽瘁”的高尚精神为借鉴。时刻铭记胡锦涛总书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教诲,为建设我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共同奋斗。
      据了解,《铭鉴》将广泛收集枣庄名人特别是王鼎铭的历史资料、遗物、文献,考察其遗迹,刊登王鼎铭先生的研究成果和有关学术论文,同时兼及文艺类、知识类等样式。它是史志学及文化艺术研究者、爱好者的宽广学术阵地。

上一篇:夹谷山漫游杂记
下一篇:关帝庙的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