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未来十大趋势
小中大2013-02-28 16:17:51 来源:新华论坛 点击:
趋势九:核心区位的写字楼市场的投资与管理将从注重“增量资产”转向更加关注“存量资产”。
如果要盘点2012年中国商办物业投资市场的里程碑事件,SOHO中国从“散售”转向“自持”无疑是不可抹去的一笔。而众所周知,潘石屹的营销团队在地产界是赫赫有名的,是什么样的动力促使潘石屹“自己革自己的命”?除了对租售市场逆转的判断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北京四环以内很难再拿到新的土地。这不仅是SOHO中国面临的困境,也是许多开发商面临的难题。核心位置的土地供应已基本达到饱和,那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呢?
上海市政府在这方面明显走到了前列,他们提出“楼宇经济”的概念,即对核心位置的存量写字楼进行翻新改造,通过优质的办公条件和合理的租金来吸引品质更高的企业入驻。通过租金的市场化手段来实现租客的轮换升级,再通过租客的升级提升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具体的案例如高和资本在上海静安区以7.9亿元收购的中华企业大厦。以前这栋楼在静安区属于普通的乙级写字楼,租客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楼的硬件品质和租客的租金承受能力都很有限。高和资本收购后,对大楼的外立面和办公区硬件进行了重新改造,最关键点的是租客和运营管理进行了大幅提升,最终实现共赢。地方政府通过“楼宇经济”有效增加了税收,投资商通过“资产精装修”实现了资产升值。
不难判断,随着核心位置土地市场的越发紧俏,“楼宇经济”的理念很快会在其他一线城市推广。
趋势十:随着城市保障房的推开以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启动,房地产的收益分配将从极端不公状态转向相对的公平改善状态。
过去几年,城市保障房已经大步推开。据住建部保障司数据,2012年1-10月全国城镇保障房安居工程建设新开工722万套,基本建成505万套,提前完成年度700万套新开工任务目标。同时,2012年8月国土部在土地供应领域也对保障房进行了倾斜,提高了中小户型商品房和保障房的供地比例,全国合计住宅用地供应总量为15.93万公顷,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用地4.76万公顷,占比近30%。当然,之前有人说的保障房大跃进问题,其实大可不必。现在急转弯是因为过去该拐弯的地方没有拐弯。
展望18大之后,笔者一直呼吁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也将启动。2012年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2011年,全国农民平方米的征地收益不到30元,只占到政府出卖土地收益的不到2.7%,大约相当于农民家庭收入的6倍,未来的趋势是大幅度提高农民征地补偿。18大会议刚落下帷幕,一个提升10倍的征地补偿标准就被提出,让大家切切实实触摸到了“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希望之门。笔者相信这还仅仅是开始,随着房地产市场地不断完善,第三次土地改革也将呼之欲出。
简言之,未来中国房地产将从以往只注重“效率优先”的时代,进入到相对的“公平时代”。过去十多年中国经济好似一辆快速行进的列车,而车票就是房子。买房子的人财富量级扶摇直上,没房子的人只能望房兴叹。展望未来十年,房地产的收益分配势必将从极端不公状态转向公平改善状态。房地产市场也会从单一的商品房市场转向“商品房+保障房”的双轨市场。保障房更多的是增加了市场供给,而第三次土地改革将极大地拉动需求。
结束语:如果以10年为一个时代的度量尺码,下一个时代对于中国经济和中国房地产来说,都将是特别值得期待的时代。在新的不一样的季节里,谁将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弄潮儿?历史将证明,还是那些善于把握趋势并勇于改革创新的人士。对于不动产投资人士,到底是“投资机会”还是“投资趋势”?毫无疑问,机会固然不可忽视,但“趋势”更值得信赖。
上一篇:上海部分国有银行网点暂停二套房贷
下一篇:房租贵房源紧 租房住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