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枣庄新闻 > 正文

枣庄市山亭区湖沟村:土地产权改革探路五年间

2013-02-25 08:48:39   来源:大众日报   

      记者问张凯华,年年给社员们分红,分红年年浮动,盈利情况如何,给社员的福利能否持续下去?他坦言,除了自身经营收益,来自政府的奖励通常是分红来源的很大一部分。

      “现在最大的困难是缺资金,每年要保证给社员分红后再上规模。”张凯华说,虽然又从银行贷款100万元,但创办加工厂后,明显感觉捉襟见肘。

      徐庄镇经管站站长高崇銮,有着20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他自始至终参与了枣庄的土地使用产权改革,一手帮着张凯华建立起土地合作社的章程。采访时,他并没有回避目前土地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流转依赖合作社,但目前合作社在管理和制度上还比较粗放,尤其是人才瓶颈已有所显现。”高崇銮说,由于合作社的发起人一般是村书记、主任或两委成员,也有一些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但毕竟文化层次不高,土地流转规模扩大后,在合作社发展方向、投资策略等方面的考验还很大,“有些土地合作社在出口上已经做得有声有色了,有些却还没走出枣庄。”

      土地合作社逐渐增多,如何规避相互压价等恶性竞争,要防患于未然。高崇銮设想,将来在徐庄镇成立一个联合合作社,制定统一的生产经营加工销售标准,遏制恶性竞争。

      除了提升自身市场经营能力,如何有效化解自然风险也是当前需要面对的问题。现在的农业保险险种,主要针对小麦、玉米、大棚蔬菜等低风险的作物,果树、瓜果其实更需要保障,但鲜有相关险种。目前,枣庄市人保财险公司承办,对土地流转合作社内的农作物投保,所需保费财政补贴80%,土地流转合作社承担20%。张凯华建议增加农业保险险种,从根本上保障土地流转农户的利益。

      “土地流转是篇大文章。5年前,枣庄在农村土地产权改革上破题,探索农村土地‘资源—资产—资本’的‘三资’转变,进行了创新性尝试,制度设计之初多方权衡。但实践中,还是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困惑与障碍,枣庄是国家农村改革的18块‘试验田’之一,下一步就要研究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的制度设计。”高崇銮说。

上一篇:枣庄市首场路考300人参加近七成通过
下一篇:枣庄从源头上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