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枣庄新闻 > 正文

枣庄市山亭区湖沟村:土地产权改革探路五年间

2013-02-25 08:48:39   来源:大众日报   
      ◆在徐庄镇,土地流转没有简单止步于土地集中和合作上,关键是在土地使用权的资本化上破了题。

      ◆对于土地流转,并非所有村民都和外出打工的青年那样“意愿强烈”。而参与土地流转的,眼下拿到保底粮食和分红也并不意味着今后就高枕无忧了,不少土地合作社还在勒紧腰带过日子。

      ◆除了自身经营收益,政府的奖励通常是分红的一大来源。目前,土地合作社在管理和制度上还比较粗放,尤其是人才瓶颈已有所显现,靠经营收益提升分红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

      乡村小记

      湖沟村位于山亭区徐庄镇东北部,有上湖沟、下湖沟、核桃湾、山顶和贾庄5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298户1178人。耕地面积620亩,山场面积3600亩,林木覆盖率达86%。其中,板栗种植面积1500亩,现已流转板栗1000余亩,人均林果收入万余元。该村曾于1992年敲响了全国“四荒”使用权拍卖的第一锣,2008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经工商注册的全国第一家土地合作社。

      2月21日,山区的清晨凉意袭人。记者走进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湖沟村时,恰巧遇见这样一幕:一块本该种粮食的水浇地里栽满了杨树,一对村民夫妇不顾寒冷,正忙着砍树,有节奏的锯木声有些刺耳。

      砍树的男人叫徐宜殿,本村村民。记者好奇,问他为何大正月忙砍树?

      “杀了树才能把地包出去!”徐宜殿扬声喊道。他并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这两口子在枣庄做小买卖,没空回来种地,为了省心就在地里栽了树。可眼下杨树的行情也不好,他们索性砍树把地流转给村里的土地合作社,比种树“合算”。

      无论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出现的家庭农场概念,还是正在推进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都指向一个前提——土地流转。在徐庄镇,一场被称为“新土改”的土地产权改革掀起的冲击波搅动一池春水,湖沟村也不再如往日般宁静。

      “死地”变成“活钱”之后

      徐宜殿想要将土地流转过去的合作社叫徐庄土地合作社。

      张凯华,原是徐庄镇土山村会计,现在是徐庄土地合作社理事长。记者去时,合作社门上还贴着社员自撰的春联:“三十年前包产到户吃饱穿暖,三十年后土地合作迈入小康”。除夕,枣庄市委书记陈伟在合作社看到春联提议:“应该将‘土地合作’一词改为‘产权改革’。”

      在徐庄镇,土地流转没有简单止步于土地集中和合作上,关键是在土地使用权的资本化上破了题。

上一篇:枣庄市首场路考300人参加近七成通过
下一篇:枣庄从源头上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