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幸福新枣庄而努力奋斗
2012-02-09 16:46:36 来源:枣庄网整理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立足于为人民谋幸福。要以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突出做好群众工作,实施党的建设“凝聚力”工程,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加快城市转型的优势、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建设“幸福新枣庄”的资源。
(一)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进一步凝聚建设“幸福新枣庄”的精神力量。加快城市转型,首先思想观念要大转变;建设“幸福新枣庄”,首先思想境界要大提升。解放思想要求我们,必须摆脱资源依赖、路径依赖的惯性思维,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必须改变妄自菲薄、评头论足的不良风气,不争论、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必须摒弃不讲原则、明哲保身的“好人主义”,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必须克服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保守意识,跳起来摘桃子,夺标、创城、争名次、出经验。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完善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从战略高度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实施“党员干部读书工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让学习的力量更持久、更强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与贯彻上级决策“对上号”,与解决实际问题“接上头”,与促进转型发展“连成线”,做到学习和运用、言论和行动相统一。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成为科学发展的践行者、城市转型的推动者、“幸福新枣庄”的建设者。
(二)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进一步激发建设“幸福新枣庄”的生机与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工作的生命线。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使重大事项决定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支持政府依法行政,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支持人民政协依法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党管武装,做好“双拥”工作。在完善民主集中制上下功夫。落实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定期报告工作制度,加强全委会对常委会的监督。健全党委集体领导和常委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完善全委会、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在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上下功夫。健全党代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全面推行党代会代表任期制,保障和推动代表充分行使各项权利。积极探索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稳妥开展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改进和规范选举程序、投票方式,扩大选举差额比例。在完善党员权利保障机制上下功夫。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扩大党务公开,落实党委新闻发言人、党内情况通报等制度,拓宽党员表达意见和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坚定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最大限度巩固团结统一,最大限度凝聚智慧力量,最大限度激发创造活力。
(三)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建设“幸福新枣庄”的领导能力和水平。围绕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突出重品行、重实绩、重民意的鲜明导向,真正把那些甘于吃苦、甘于奉献、甘于扎根基层,敢于担当、敢于创新、敢于坚持原则的干部选拔上来,让干事创业的干部脱颖而出,各级党委要当好他们的“主心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突出抓好区(市)、乡镇(街道)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加强“一把手”监督管理,运用任中审计、离任审计、考核考察、民意调查等各种方式,探索干部监督的制度化、常态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大职能部门副职、关键岗位负责人的轮岗交流力度。实施年轻干部战略培养计划,注重在转型一线、重点项目、重大考验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提高创造力和执行力。做好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选拔工作,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关心老干部,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评价机制,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方法,扩大公开考选、竞争上岗范围。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健全人才培养、引进、评价和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坚持以用为本,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六支队伍建设,优先引进城市转型亟需的各类人才,用好柔性人才,打造人才聚集高地。我们相信,只要有各类人才的风云际会,枣庄的发展一定能风生水起。
(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建设“幸福新枣庄”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扎实,坚如磐石。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蓬勃生机。创新基层党建模式。在巩固提升传统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的同时,加快向城市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型社会组织、农村土地合作社等新领域延伸,积极探索“村居联建”、“村企联建”、“协会+党组织”、“商会+党组织”等设置模式,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强化基层管理服务。构建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关心帮扶老党员、困难党员,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让党员切实感受到组织温暖。健全基层党建绩效评估制度和党务干部激励机制,探索充实基层党务工作力量的新办法,确保基层党建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选优配强基层干部。选好、用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从党员后备干部和离岗退休干部中选派千名“第一书记”,到后进村、城镇社区等基层党组织任职。广大基层干部处于工作的第一线、矛盾的集中点,任务重、难题多,要对基层干部真心沟通、真正重视、真诚关怀。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激励部门单位逢优必创、见旗必扛,纵比进步、横比领先;建立末位约谈诫勉制度,单项工作在全省排名后位的部门,要尽快实现位次前移。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带动群众,投身到建设“幸福新枣庄”的生动实践中去。
(五)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进一步形成建设“幸福新枣庄”的良好氛围。作风体现党的宗旨,事关党的形象。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带着政治责任、满怀深厚感情,主动深入基层、接好“地气”,做好群众工作。市、区(市)、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与最基层、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群众,建立切实可行的联系渠道,问政、问计、问需,做到关注民生、贴近民意、打动民心。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到艰苦偏远的地方去,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蹲点调研,解剖“麻雀”,掌握第一手资料,把基层的经验带回来,把工作的利弊得失带回来,把群众的所想所盼带回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改进工作。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搞形象工程,不做表面文章,脚踏实地干工作,掷地有声抓落实。改进会风、文风,倡导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领导干部要少一些迎来送往、多一些书香为伴,少一些浮夸攀比、多一些研究问题,少一些平庸之作、多一些破题之举,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发展业绩。
(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营造建设“幸福新枣庄”风清气正的好环境。只有保持党的纯洁性,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纪律,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常吹“廉政风”。建立健全谈心提醒、诫勉谈话等预防机制,对干部廉洁从政方面的问题做到早提醒、早制止、早纠正。筑牢“防腐堤”。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制度建设,强化对重点领域、重大建设和关键岗位的监管,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用好“治腐刀”。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决不姑息,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庸懒不治,事业难成。要加大治庸治懒力度,引入“民考”机制,开展百家企业和千名群众评议行风活动,加强明察暗访、新闻曝光,坚决整治“中梗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现象,积极建设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科学规范的政策环境、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宽松便捷的金融环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坦诚做人、认真做事、清白做官,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同志们,加快城市转型任务繁重而艰巨,建设“幸福新枣庄”使命光荣而伟大。时代赋予重任,人民寄予厚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继往开来,拼搏进取,为率先实现转型、建设“幸福新枣庄”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张术平提出枣庄今年发展目标GDP增幅12%
下一篇:滕州今年“一号文件”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