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幸福新枣庄而努力奋斗
2012-02-09 16:46:36 来源:枣庄网整理
奋力开启幸福新枣庄建设伟大征程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仍需开拓。度过五十华诞的枣庄,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一是经济实力大幅增强,但总量不大,发展还不平衡。推动经济跨越发展,仍然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二是城市建设进入历史最快时期之一,但城镇化率低于工业化率8.6个百分点,而全国城镇化率高于工业化率4.5个百分点。加快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发展的主要矛盾。三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两年来提高4.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二位,但占比仍低于全国9.8个百分点。优先发展服务业,是转型的战略重点。四是五年来工业技改投资完成821亿元,是上个五年的2.5倍,接续替代产业加快发展,但财政收入对煤炭产业的依赖度仍然较高。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仍是重要任务。五是改革创新不断深化,但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存在,对外开放水平亟待提高。优化发展环境,是激发活力的关键。六是我市公共服务与社会和谐领域指数均居全省第五位,但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仍处在全省第十一位。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这些阶段性特征,是城市转型的矛盾所在,是我们谋划未来的基本依据。在各地竞相争先的形势下,我们必须高点定位,谋求突破,把枣庄建设成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中华运河文化传承创新核心区、国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鲁南“门户城市”。这是我们的战略定位,全市共产党员必须倍加努力!
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顺应群众愿望,立足我市实际,我们郑重提出建设“幸福新枣庄”的战略构想。从党的宗旨来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了人民的幸福。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幸福。从群众的期盼来看,对老工业基地再创辉煌的愿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我们必须把加快城市转型、建设“幸福新枣庄”作为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核心任务,谱写枣庄人民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今后五年,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转型战略,纵深推进新型城镇化、服务业发展、工业转型“三大战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富庶、宜居、文化、活力、安康的“幸福新枣庄”。
——打造“富庶之乡”。富庶是建设“幸福新枣庄”的基石。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老百姓的“钱袋子”尽快鼓起来,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让财政的“钱袋子”尽快鼓起来,把更多的财力向民生倾斜、向农村倾斜、向低收入群体倾斜,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未来五年,力争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翻一番,跃居山东省中上游,跻身淮海经济区前列,在全国率先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
——打造“宜居城市”。宜居是建设“幸福新枣庄”的标志。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规范、交通更加便捷、环境更加优美;老百姓能够住上舒适的房子,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孩子们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经常看到蓝天白云、明月繁星。未来五年,力争城镇化率达到60%,万人拥有公交车10标台,BRT覆盖各城区,形成中心城区半小时生活圈;建设生态枣庄,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超过180天,森林覆盖率达到36%,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
——打造“文化名城”。文化是建设“幸福新枣庄”的灵魂。通过我们的努力,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建枣庄人民的精神家园;枣庄成为文化创意人才云集的地方,台儿庄古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城市名片越来越靓丽,让本地人为之热爱、自豪,令外地人为之尊敬、向往。未来五年,形成较为完善的 “15—2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打造“活力高地”。活力是建设“幸福新枣庄”的源泉。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创业带动就业,创新成为风尚,创先成为自觉,创造成为潮流,环境更加优化,枣庄真正成为投资兴业的乐土,人人充满自信,处处呈现生机。未来五年,万人个体工商户数达到5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的比重提高到17%,力争5家企业上市,新增5家银行分支机构、5个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
——打造“安康家园”。安康是建设“幸福新枣庄”的基本要求。通过我们的努力,让社会保障更加完善,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公平正义更加彰显;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享有满意的公共卫生服务,小病就近看、大病治得起;全民健身广泛开展,健康生活成为时尚;社会和谐稳定,安全感不断提升。未来五年,力争人均期望寿命提高1岁,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达到42张;建设300个全民健身苑;新建195处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省定标准,普及高中段教育;新建4所大型老年福利服务机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城乡低保等社会保障标准大幅度提高。
建设“幸福新枣庄”,是城市转型的新目标,是枣庄人民面向未来的新追求,是我们各级党组织庄严的政治任务。只要朝着这个“航标”加油奋进,枣庄的发展就能拉杆而起、乘势腾飞。
上一篇:张术平提出枣庄今年发展目标GDP增幅12%
下一篇:滕州今年“一号文件”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