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枣庄新闻 > 正文

我市工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综述

2012-01-30 23:32:26   来源:市政府网   

      技术改造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工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我市在充分争取国家、省优惠政策的同时,一方面,针对传统产业设立传统产业专项技改奖补资金,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传统产业技改项目进行财政补贴,鼓励更多的传统产业技改项目上马。另一方面,设立新兴产业专项引导资金,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资金扶持,引导企业投资方向与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保持一致。

      我市作为传统的资源型城市,能耗相对较高、技术水平略低等的项目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较小。以机床行业为例,虽然机床行业的数控化率由2005年的5%上升到2010年的30%,但多集中在低技术水平,真正达到国家领先水平的数控机床还是比较少。
      在工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我市在充分争取国家、省优惠政策的同时,一方面,针对传统产业设立传统产业专项技改奖补资金,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传统产业技改项目进行财政补贴,鼓励更多的传统产业技改项目上马。另一方面,设立新兴产业专项引导资金,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资金扶持,引导企业投资方向与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保持一致。
      “新、特、优”产业具有良好的成长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是调整工业存量和优化增量工作的重要一环。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在充分贯彻省“双轮驱动”战略的同时,坚持把发展“新、特、优”产业贯穿其中,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线来抓,以煤化工为工业经济发展为主导,围绕煤化工、新型建材、新能源三大基地建设,规划引导产业发展,出台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在技改奖补资金中划拨专项扶持“新、特、优”产业发展,并及时对项目进行审批、核准备案,强化政策导向作用。同时,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采取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十一五”期间,全市技术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80亿元,比“十五”增长315.38%,比“十一五”预计目标超额完成8%。年度完成投资额由2005年的110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295.69亿元,是“十五”末的2.64倍,年均增长21.4%。整个“十一五”期间,列入省技术改造项目导向计划项目265个,列入省10大产业调整振兴、40个特色产业和13个新兴产业振兴规划项目共257个,共争取国家、省、市资金支持17099万元,其中贴息贷款12000万元,国家、省扶持资金3359万元,仅2010年就达1608万元。滕州经济开发区的中小机床、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的煤化工被命名为首批“山东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目前,我市已经基本实现了以煤化工为主导,能源、建材、纺织、机电、食品等传统支柱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重点产业并重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目标,已初步形成较完备的煤化工产业链条,新能源锂电池成为我国第三大锂电聚集地。

上一篇:2012“春节”我市旅游吸金3.35亿
下一篇:枣庄消协:选购汤圆六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