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工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综述
2012-01-30 23:32:26 来源:市政府网
产业集聚“抱团”前行
从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已出现的产业集群现象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凡是经济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产业集群特征就比较突出;凡是经济相对封闭的地区,产业集群现象就较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十一五”期间,我市依托已初具规模且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产业,通过政策扶持,使其不断做大做强,形成自己的产业集群。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必须要有产业集群作支撑。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一种内在规律,也是现代产业发展的特征。一个产业实现成功的集群,或一个典型的产业集群区的形成,至少需要3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产业内的资本在某一区域内较快的集中,以及劳动力和产业技术充分自由地流动,并实现与资本的自由组合;第二个条件是市场的充分供给,即有市场能充分接纳在产业集群区生产的大量产品;第三个条件是当地的制度(包括政府的政策、商业习惯和竞争文化)允许并鼓励这种集群现象。
在珠江三角洲的404个建制镇中,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了四分之一。受集群经济健康发展的影响,珠三角地区在电子信息产业、电气机械制造业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条和配套能力,从而增强了该地区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在浙江,占世界总产量70%以上的防风打火机集中于温州的鹿城区和瓯海区,海宁的许村、许巷的装饰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5%以上,永康的衡器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二等等。浙江省涌现出许多产销量位居全国乃至世界第一的“单打冠军”,这些均属于低成本型产业集群的经典。
从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已出现的产业集群现象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凡是经济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产业集群特征就比较突出;凡是经济相对封闭的地区,产业集群现象就较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十一五”期间,我市依托已初具规模且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产业,通过政策扶持,使其不断做大做强,形成自己的产业集群。
滕州市机械制造业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发展于本世纪初,尤其是2005年以来,得到了加速发展。
产业聚集度高。滕州市现拥有机械制造企业752家,其中规模以上202家,已经形成了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拥有金切机床、锻压机床、标准紧固件、旋转接头、金属软管、齿轮、钣金、刀库及主轴等11大类、1000余个品种,中小机床、零部件、小型工程机械三个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目前,滕州市机械制造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科研机构)7家,厂办科研机构40多个,有50多家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投资2000余万元,与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合作,建设了滕州市机械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设立了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滕州分院;又投资1.01亿元开工建设了国家级机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积极打造集产品研发、信息咨询、教育培训、质量检测于一体的服务平台,为机床产业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依托机械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和鲁南机床厂、威达重工、滕州机床厂、三合机械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成功创建山东省中小数控机床产业聚集区行业技术中心。
加工配套能力不断完善。滕州市形成了一批专业的机床配套企业,中小机床的铸件、底座、工作台、刀库、变速箱、丝杠、齿轮、主轴等零部件配套企业达到50余家,大量外地机床零部件及功能部件企业在滕州设有销售点,品种覆盖率超过90%;全市新建扩建铸造项目设计生产能力达50万吨,产业配套功能日趋完善。同时,随着台湾首轮、香港建亚、台湾合冠等一批高档机床配套企业落户滕州,将对滕州机械制造业的优化升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滕州中小机床行业可以做到不出滕州就能把所有的钻铣床、摇臂钻床零部件配齐,丝杠的配套能力由原来的不到30%提升到70%,并且形成了铸造、刮研、组装、喷漆、热处理等专业企业,中小机床集群发展的优势更加突出。
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其中,滕州市中小型钻铣床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立卧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40%的产品实现出口,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滕州市也因此先后被命名为“山东省中小机床制造业基地”、“山东省优质机床产品生产基地”、“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滕州中小机床入选“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被确定为“山东省中小企业中小机床产业集群”,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中小机床之都”称号,成功打造国家级产业品牌。
滕州机床的快速膨胀,给我们很多启示。产业集群在生产链条上不仅实现了有效率的生产,而是整个链条上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有效率的生产,这正是产业集群具有竞争力的基本原因。无论是主产品的生产,还是附属行业的配套服务,都有严格而精细的分工,从而降低了因转换生产加工环节而必须付出的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产业集群区内部的高度竞争性也足以使该产业能保持较高的产业效率和竞争力。
信息畅通也是产业集群的一大优势,一个行业内部的上下游生产集中于一个地区,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充分化,并保持较低的交易成本,具有优势的产业集群区可以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出现,在发展得当的情况下,产业的竞争力可以得到迅速提高。
以市中区的轻纺产业集群为例,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税郭镇只有织布厂一家纺织企业,近年来,税郭镇立足发挥纺织服装工业的基础优势,规划建设并报国家批准设立了占地4平方公里的枣庄纺织工业园,并以专业化的纺织园区为载体吸引外来纺织企业入驻园区。目前,枣庄纺织工业园内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已达到28家,不仅优化了企业布局,而且发挥了企业的集聚效应。
与此同时,市中区还充分利用枣庄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优势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先后吸引海之杰、海扬中泰等24家纺织服装企业落户园区,并形成了以出口文化衫为特色的纺织服装企业的集群。目前,全区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纺织服装企业已发展到24家,主导产品文化衫在日本、东南亚等市场享有盛誉,年产量1亿多件,约占全省出口量的三分之一,成为全国四大文化衫生产集中地之一。
更为可喜的是,市中区纺织企业正在摆脱给大企业贴牌生产“打工”的初级阶段,在自主品牌研发设计、推广方面有了新突破。其中,金田服饰国际商贸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了“劲仔”牌系列休闲装、“杰克莱斯”新裤装,开设了实体店面和网络销售,销售成果良好,“劲仔”品牌还申报了山东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华派集团自主设计的“衫衫家族”系列亲子装、情侣装T恤投放市场,目前已开设了二十多家直销店,销售业绩可观,他们瞄准秋、冬款系列服装争取新突破,恒润纺织公司依据自主研发的防辐射针织面料,设计、研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康龙”牌多功能防辐射针织服装。澳华服饰公司的“澳华”牌男、女职业装,世纪针织的“贝乐美”牌系列童装,奥林服饰公司的“爱之堡”系列针织睡衣等都在积极推进中。
目前,东沙河的童车童床、大坞的香精香料、鲍沟玻璃、城头豆制品、马兰淀粉、峨山化工等优势产业日益显现,已初步形成了集群效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产业组织形式和载体,对带动小城镇一、三产业发展,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作出了突出贡献。
上一篇:2012“春节”我市旅游吸金3.35亿
下一篇:枣庄消协:选购汤圆六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