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养老并轨与城镇职工无关
2014-02-08 18:00:37 来源:南网
其实,在北京、重庆等很多省份,上述两者早就合并实施了。而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新闻稿也明确指出:“合并后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持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并无任何实质性变化。
“全民养老”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在2008年时曾宣称,力争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这当然包括养老保险。当时,“新农保”还没有启动,“城镇居民养老”计划更无从谈起。当时中央财政担心的是,养老保险覆盖城乡,到底要花多少钱。
但是,三年后,2013年3月初,时任总理温家宝在“两会”上就宣布,“2012年底实现了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很简单,既然“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很贵,要花很多钱,而且还有历史亏空要填补,那对数亿农民和城镇未就业的老人,就不要搞这种昂贵的养老保险了,于是就有了“广覆盖、低待遇”的“新农保”和“城居保”。
应当承认,在财政支出缺乏外部约束的当下,切出一小块蛋糕,分给农民和城镇未就业的居民,也不能说是坏事,甚至有校正城乡分治、补助城镇弱势老人的效应。但问题是,“新农保”和“城居保”的待遇过低,更像是一种来自财政的生计补贴,而非养老保险。
记者在采访中,早就有专家指出,这种待遇低、基于自愿参保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没有缩小城乡差距,也没有改变“城乡分治、因身份而异”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甚至还加剧了社保体系的“碎片化”,为今后更为根本的社保体制改革平添障碍。
中国现有养老保险制度,按公务员、城镇职工、城市居民、农民等分类实施,待遇差距悬殊,碎片化严重,历史包袱沉重,保险缴费率高,投资增值空间逼仄,早已备受诟病。今后何去何从?在笔者看来,与其“口惠而实不至”,倒不如“实事求是”,“稳中求进”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