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最终解释权属霸王条款
2013-09-21 09:52:59 来源:人民日报
余知都说,“最终解释权”所解释的那些令消费者无奈或者气愤的霸王条款,大多数情况下商家不会主动说明。“这里面有的情况属于误导,不存在主观欺诈。有的情况是故意欺骗,性质比较恶劣。”
维权从何入手?监管从哪开始?
很多消费者都遭遇过“最终解释权”的纠纷,他们中的多数人像徐女士一样最终不得已吃了“哑巴亏”。
长沙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副主任袁俊告诉记者,尽管媒体屡屡曝光“最终解释权”纠纷,网络上也常有消费者“吐槽”,但近年来接到的相关正式投诉却并不多。
“一方面,不少消费者、包括商家都对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大部分消费者维权的知识能力欠缺,并不知道‘最终解释权’是不合法的,另一方面,很多消费者虽然吃了亏,但是嫌麻烦所以就不投诉了。”袁俊说。
事实上,许多消费者不知道的是:关于“最终解释权”的投诉,消费者找回公道的几率很大。“这属于我们平时说的霸王条款。所以一般碰到这种纠纷,工商部门都会按照有利于消费者的方向进行调解。”
袁俊举例,比如在酒店消费,对打折额度的范围,如果商家没有做出“酒水、海鲜不参与打折”这样的明确说明,那么遇到此类纠纷,工商部门就会按照“全部打折”来处理。
维权应该从何入手?余知都、袁俊等人建议,在遭遇“最终解释权”纠纷时,消费者首先应该和商家主动沟通,“有的商家是由于缺少经验和法律意识导致的,不属于欺诈”。在沟通无果、且明确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况下,可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向工商部门投诉,“如果商家了解情况仍不改正,则涉嫌欺诈,将严肃处理”。
面对泛滥的“最终解释权”,监管又该从哪开始?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应该加大对于商家法律意识的普及,让商家清楚了解到“最终解释权”是不合法的;另一方面,也应加大此类违法成本。
“对‘最终解释权’,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明确说明,认为其不合法,但却没有明确的惩处措施。亟须增加相关的条文规定,指出如果商家有这种行为,该怎么惩处。一旦有了明确的强制性惩处措施,就会增加商家的违法成本,有利于规范其行为。”袁俊说。
上一篇:42岁客车司机高速路突发脑溢血 忍痛停稳车去世
下一篇:2013中秋小长假热词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