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生就业主要靠自己
2013-06-03 11:34:39 来源:人民日报
“看不到竞争对手,却又是高手如云”,周子乐说,这是在香港找工作的实际情况。他举例说有一次参加面试,10名面试者中有6个都是海外留学归来者,这些人英语流利、更具国际视野,本地毕业生反而是处境尴尬。
据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香港每年有2万多名毕业生从本地大学毕业。以去年为例,本地大学毕业的21628人中包括17136名本科生、2657名研究生,以及1835名副学士(相当于内地大专)。
及早确立职业定位
面对全球化竞争,香港大学生如何应对?香港城市大学毕业、在一家传媒公司工作不足一年的韩涵表示,及早的职业定位是香港大学生比较常见的做法。
韩涵介绍,通常来说,香港大学生在入大学之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都有清晰的目标。
以她个人为例,因为有意从事新闻工作,她从大一开始就积极参加学生报的工作,力求学以致用。她也曾经担任了大学学生报一年的编辑工作,其间除了关注校园新闻,还做过关于新移民、古建筑保育等社会议题,与现在从事的工作相关。
韩涵说,明确职业定位之后,做求职准备和应对挑战就可以有的放矢。她表示,香港大学生主要通过课余时间兼职、寒暑假实习等形式来完成求职准备。
各大学也很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实习或短期工作。比如,香港理工大学要求学生就读期间必须有一次去外地实习或进修的机会。香港中文大学每年都组织寰宇暑期实习计划,让约300名学生可到内地和海外的城市进行全职实习。香港的青年机构还推出香港大学生暑期内地实习计划,组织1000名香港大学生前往内地各省市的国有和民营企业进行1个月的实习。
韩涵在大二暑假的时候曾经在香港一家本地报社实习3个月。韩涵说,实习期间与一线的记者一起工作,亲身见识了报社的真实工作环境和状态,对于明确职业目标,迎接职场国际化挑战大有裨益。
政府很少直接提供岗位
现任一家投资银行研究部分析师的彭文雯属于职场的佼佼者,香港大学一毕业就直接进入了国际投资银行。顶着亮丽的光环,彭文雯说,自己最终能进入投资银行工作,与学校的专业培训和帮助密不可分。
彭文雯说,求职期间,简历的格式、内容、装订都受到大学就业辅导中心专业老师的指导。笔试和面试期间,也受到过学校聘请的资深人力资源顾问的演练。
彭文雯介绍,香港各大学都有一个专门负责学生就业的机构,即就业辅导中心。大学就业辅导中心是一个集咨询、心理辅导、人才市场、就业教育为一体的就业机构。学生毕业前,都要经过职前培训、暑期实习和毕业生就业服务,经过“包装”走向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