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百姓生活 > 正文

即墨大汶口第四次发掘 探秘6000多年前青岛人

2013-03-11 11:16:30   来源:青岛早报   


      遗址已发掘过三次
      “考古专家已经在这里发掘过三次了。”北阡村一名参加过发掘工作的村民告诉记者,这个遗址从2007年开始,专家就来这里进行过第一次发掘,以后,每隔一年,考古专家都要来发掘一次,听说是来探源古青岛人类以前是什么模样的。
      “计划月底进行第四次发掘工作。”昨天上午,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林玉海所长告诉记者,按照计划,今年第四次对北阡大汶口文化遗址进行发掘,是前三次发掘考古的延续。根据目前发掘出的大量文物和动植物实物,完全可以把青岛的历史前推至少6100年。也就是说,至少在6100年前,青岛的沿海就有人类居住,并且出现了殉葬狗、二次合葬等文明的实物证明,体现了青岛远古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在去年对青岛地区的考古工作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石器等,也许青岛的历史会推前至更早时期。
      林玉海介绍,第四次发掘,是穿越时空的一次考古发掘,更是对6000多年前青岛古人的探源 “寻亲”。在前三次发掘工作中,像铜鼎、陶鼎、陶罐、骨匕、玉块,周代贵族墓、二次合葬墓……这些出土的器物和首次发现的墓葬,向人们展示着“古青岛”的文明史。今年对北阡遗址的第四次挖掘,可以称为是“青岛历史探源工程”。北阡发现的最早遗址是距今6100多年的大汶口早期、北辛文化晚期遗址,远远早于距今4500年至5500年左右的胶州三里河大汶口晚期文化遗址,将青岛的历史又推前了几百至上千年。

      诸多考古疑惑期待揭秘
      据即墨市博物馆馆长张文勃介绍,在即墨北阡遗址前三次的发掘中,共出土器物3000多件。考古专家介绍说,随着对北阡遗址第四次发掘,通过分析人体的骨骼信息,研究古人类的年龄、身高、性别、生存状态、病理现象、遗传基因等方面,探究“人体密码”,揭开人类早期的身体特征、健康状况及生存状态等,进一步丰富大汶口文化时期的考古资料。
      林玉海告诉记者,在北阡古遗址前三次发掘,仅出现了大汶口文化早期和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两个文化层。奇怪的是,这两个文化层相隔3000多年,并没有连接起来。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突然消失,让考古工作人员感到十分不解。
      3000年历史哪里去了?林玉海所长认为,北阡遗址当时是沿海一线,有丰富的海产品。很多年后,可能随着人类数量的增多,周围的海产品不够吃,人们开始向内地迁移。目前,专家的各种考古猜测,还没有得到证实,有望在今年第四次北阡遗址发掘中,破解诸多史学之谜。

上一篇:铁路人士:客运18年来几乎未变 票价肯定会涨
下一篇:青岛将建有轨电车 蓝色硅谷轨道交通明年底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