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百姓生活 > 正文

哈尔滨研究生环卫工当公务员等于进保险箱

2013-01-18 16:14:06   来源:潇湘晨报    
      
    1月11日,哈尔滨,硕士环卫工郝文芳(左)正在接受队长的技术指导
     
      研究生当环卫工是不是浪费人才?研究生争编制是不是没了理想?争议声中,7名研究生走上街头,开始挥动扫帚。这个选择背后,是他们焦虑与动荡的青春。
      要稳定,还是要理想?常人看来,他们选择了前者。但他们自认为,这并不是一个鱼和熊掌的悖论,固化的恰恰是世俗观念:谁说选择稳定和编制,就一定意味着放弃理想?
      2012年10月8日晚,哈尔滨气温已接近零摄氏度。这年冬季的第一场雪正在悄悄酝酿当中。
      27岁的许鑫在床上辗转反侧。“去还是不去?”这个问题已在他脑中翻腾了无数遍。
      两个星期前,他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新闻:2012年哈尔滨市环卫系统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员工,有编制。
      自此以后,他一直生活在忐忑当中。其实,他已经选定答案,但他知道,自己将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具体是什么,他又说不上来。
      报名截止的最后时间里,他和同是研究生的妻子吴敏报了名。同样报名的,还有郝文芳、孙琦、于妍等其他27名研究生。
      2013年1月,通过笔试、面试,许鑫、郝文芳、孙琦和于妍等人从7000多名报名者中冲出,被录用为环卫工。
      1月9日,经过5天的集中培训,这些新人正式上岗。
      “他们不理解,一个年轻人的焦虑”
      许鑫不乐意将他的经历解读为,“大环境背景下的无奈却也是上乘之选”。尽管在此之前,他几度折戟,高学历者的顺畅求职经历,他“连门儿都没找着”。
      许鑫,1985年出生,哈尔滨市人,普通工薪家庭出身。他的理想是做一名医生,无奈高考分数不够,最终与医学院校无缘。本科和研究生,他学的都是食品专业,当时的他觉得,“大多数同学都报了这个,又是研究生,找工作肯定没问题。”
      2009年4月,他获得学位。当时,就业压力已经很大,他考虑过读博,但最终因“时间成本太大且无读书心力”放弃。
      他开始找工作。投了数十份简历,包括哈尔滨本市的一些企业,但大多石沉大海。
      几个月后,他接到大连一家私人企业的录用通知。这家企业不大,但跟许鑫的专业还算对口,他决定试一下。
      2009年9月,他和当时还是他女朋友的吴敏一起去了大连。
      两个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饱尝“梦想被现实击碎”的滋味。
      半年后,公司开始裁员,一百多号人的公司最后裁掉了30多个。许鑫被裁掉了。
      他和吴敏回了哈尔滨。他说,那时他的心情很是焦虑。
      后来,他进入哈尔滨一家食品加工厂,做食品研究技术员。3000元工资,在哈尔滨中等偏低。
      许鑫说,食品安全问题这两年频频出现,食品企业要付出更多成本,才能通过越来越严格的检测,他所在的公司因此盈利甚少,有时甚至发不出工资。
      2012年上半年,这家公司有两个月没发出工资。“工资发不下来的时候,没一点办法,只能等。”不安全感再次折磨着许鑫。
      他结婚了,马上要到而立之年,巨大的压力开始袭来。
      他的父母,都是国企退休员工,似乎不太能理解儿子的心情和处境。
      “从计划经济顺顺当当走过来,一直是(体制内)受保护的那一分子,怎么能理解市场经济大潮下年轻人的焦虑?”许鑫说。

上一篇:财政部将向8953万人补助215亿最高360元/人
下一篇:山东:今年城镇失业率低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