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献血证是违法行为 公安部门已介入调查
2013-01-12 15:16:43 来源:新快报
热点答疑
问由于临床用血长期供应紧张,不少无偿献血者在危急关头还是逃不过要“以血换血”的钳制,要动员亲友“互助献血”。
答邓海华针对“互助献血”解释:《献血法》第15条明确规定,为了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且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这条规定从立法本意可以看出来是应急的措施,在血液供应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采用的一个献血模式。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人士参加互助献血是出于真心帮助患者而无偿献血的行为,这在国际上许多国家也是一种通行的做法,是缓解血液供应不足的一种措施,起到积极作用。
问近年来,广州“互助献血”比例逐年增加,不少关注无偿献血的人士及医护人员都察觉到,医院很难辨别为病人进行互助献血的供血者是否家属及朋友,这样的监管漏洞为非法组织卖血的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答邓海华承认“互助献血”过程中,存在的监管漏洞。他解释:尽管法律以及卫生部的一些管理规定都非常明确,仍然有一些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利用互助献血的政策,非法组织买卖血液,违反了法律的初衷,属于非法采供血行为。
对此,卫生部表示,除严厉打击外,还要重点开展一些工作:“一是大力推进无偿献血,这是最重要的。只有保证血液充足的供应,才能降低互助献血的比例,从而减少不法分子借此进行非法活动的发生,有效保证血液的安全。二是要进一步规范采供血服务的行为,进一步规范互助献血的条件要求,保障互助献血真正按照《献血法》的规定来实行。”
声音
广州市人大代表陈安薇建议
将献血者户籍信息联网防“卖血”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陈安薇认为,无偿献血本身就是个伦理性的事业,她建议,应该建立献血者户籍信息联网系统,便于核查献血者身份,防止出现买卖的情况。
临床用血“省着用”
有卖血者冒充献血者献血这种情况并不奇怪。“血站是一批批人来献血的,甄别方面可能会有漏洞。”陈安薇认为,无偿献血本身就是个伦理性的事业,建议血站也需建立广州市户籍信息联网平台,这样一来就便于快速鉴别市内献血者身份,留下更多的时间来甄别其余地区的献血者。
而在医生方面,她认为应转变用血观念,能不用就不用。“如果用血方面,医患双方都能理性看待,只有重症、抢救才用,那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多买卖。”
关键降低地贫发病
献血证被明码实价买卖,与临床用血需求骤增不无关系。陈安薇认为,解决关键是解决广州用血紧张的问题,广东是地贫高发区,地贫患者也成为输血大户。“如果改变地贫防控策略,将婚检、孕检环节的地贫基因筛查,提前到青春期,降低地贫发生率,也许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供血紧张的局面。”
陈安薇看来,广州作为医疗资源集中地区,相当多重症地贫患儿在此看病,每个月都要输血。“目前广州开展了孕前地中海贫血筛查,我觉得这种投入,花费大,效果不见得好。”她建议向香港学习,从青春期就做地贫筛查,以便尽早发现问题,避免男女双方在不知自己有地贫基因的情况下结合。
上一篇:买了硬座票请用“硬座宝”
下一篇:卫生部:2012年中国十大卫生新闻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