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百姓生活 > 正文

网络垄断新势力:自由与规范交锋垄断难长久

2013-01-12 08:54:28   来源:腾讯科技   
      
     
      2013年刚刚拉开帷幕,搜索界一哥谷歌就联手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在世人面前上演了一幕温情戏。 经历了长达20个月的拉锯式反垄断诉讼后,双方握手和解,结束了这场让人倦怠又不肯移目的马拉松,也让“垄断”一词再次触动了业界的敏感神经。
      如果你询问Twitter兼Square创始人杰克•多西:“这两个公司有什么共同之处?”他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它们都是公器”。扎克伯格可能也会同意这种说法,因为他花费了多年时间向用户强调:Facebook不是一个社交网络,而是一个“社会化的公器”。
      企业家在谈到自己的产品时,总是用词讲究。“公器”看似是一种枯燥的概念,可是一旦擦亮双眼看破真相,就会发现它不过是“垄断”的面具而已——既没有被政府严格监管,也不完全受制于自身。
      对于公器,扎克伯格也有自己的理解。2010年,当有人问道Facebook是不是一种需要管制的公器时,他狡黠地绕过问题回道,“有趣的事物可能会消亡,但有用的事物不会,这就是我理解的公器。”这些“有用的事物”对自己的定位往往是,让自己成为用户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一旦大获成功,它们便开始以可怕的垄断者姿态出现在用户、对手和监管者面前。
      创新和市场从来都不是呈现绝对的同向维系关系。堪称互联网“四大天王”的谷歌、亚马逊、Facebook和苹果,都在致力于网络和科技创新,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会扼杀市场。
      顺应市场轨迹固然为佳,但是,是时候对它们做点什么了。

      “垄断”揭底
      推出有吸引力的产品往往可以使一个公司在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这早也不是什么新鲜事。1942年,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写到,“短期”垄断是企业的追求所在。为实现这个目的,它们会努力推动创新和收入增长。1970年代,这种市场策略成为商学院的一门学科,与法学院里面历史悠久的反垄断课程形成了对立。

上一篇:十大关键词看驾考新规新在哪儿
下一篇:春节收费公路下月9日至15日对小型客车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