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百姓生活 > 正文

多地农产品出现滞销:农民称明年宁可将地摞荒

2012-11-11 16:53:57   来源:CCTV   

      白岩松:有人说,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很像中国股市,起伏、波动都很大,偶尔涨,但经常是跌,并且偶尔一涨,反而更容易导致下一次的跌。国际市场涨,我们不跟风,国际市场跌,我们就暴跌。表面上看好像是这样,但是把农产品市场与股市相比,其实并不稳妥,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它如果像赌场,你可以不进去,但农产品如果农民都不种了,我们吃什么去?日子怎么过?也因此,每当农产品出现大范围滞销,各级政府就格外着急,因为这是关乎着老百姓日子的大事,更关乎着如果农民今年赔了大钱,明年谁来让我们吃饱吃好?但是,仅靠市长来吆喝行吗?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短片二: 现场:老人在地里刨红薯

      村民:没薯,都泡没了,都泡烂了,这个红薯根子多粗啊,要是不涝,它结的果子最少能结二斤。
      记者:您种了这样的红薯地有几亩?
      村民:我种了两亩多,二亩半吧,就算一亩刨不少(红薯),也赔了。

      解说:这里是沧州市沧县的大白头村,因为村中的土地是沙性土壤,格外香甜的白头红薯在整个沧州也是出名的。但今年,村民们的境况显然不是太好。

      记者:去年这一亩地能产多少红薯?
      村民:这红薯要是有好地,有劲,也就是4000来斤。
      记者:去年的红薯多少钱一斤?
      村民:去年的红薯,一般的情况下,刨出来,一包买,八毛到一块(每斤)。
      记者:3000多块钱?
      村民:对,弄3000块钱弄得了,比种棒子强,为什么我们白头都种红薯啊,家家户户种,没人的,他也种个千儿八百棵,够自己吃,不卖了。
      记者:今年红薯淹了,预计能产多少红薯?
      村民:他还哪儿有啊,都绝收,绝收了。

      解说:因为今年7月份的那场暴雨灾害,沧州地区降水量达到200毫升,很多地势较低的田地,水都积到了膝盖位置,玉米大幅减产,而泡在水里的红薯,即使结了果,也就烂在了地里。

      大白头村合作社负责人 杨海峰:今年由于雨下的比较集中,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吧,造成田间积水,红薯坏的很多,而且不能够长时间储存,所有的农户收获了以后,急于销售出去,造成集中上市,本身坏的这么多,集中再上市,品质再次点,造成价格也是低。

      解说:如果不是夏天的连续降雨,红薯原本应该是大白头村村民的增产增收点。去年,红薯地头收购价格能达到1元/斤,如果是村民自己拿到市场上,可以卖到1.2-1.5元/斤,这样的收益,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地区传统作物,小麦和玉米。

      大白头村合作社负责人 杨海峰:

      由于去年的收益比较好,今年种植面积应该是有扩大的,扩大了以后,造成了春季秧苗特别紧张,抢购秧苗,种植面积能够增加百分之二三十吧
      记者:往年秧苗价格是多少?
      大白头村合作社负责人 杨海峰:
      三分到五分,今年是一毛,一毛,一亩地3000棵就是300块

      解说:全村8000亩农田,今年1000亩种了红薯,种的人多了,秧苗自然贵了,但一场洪涝过后,除了一些田地在高处的,其他村民的投入就打了水漂。

      村民:今年八毛,实际上八毛吧、一块吧,也比种棒子强,它产量高。

      解说:相比绝收的村民,这位老人显然幸运的多,尽管只种了三分地的红薯,但也收了一千五六百斤,家里面还种着小麦、玉米、花生,但比较起来,红薯的纯收益还是远高于其它作物。

      村民:人工不多,为什么,种了就没事了,这不打药,光等着刨了。

      解说:技术含量低,人工占用少,土壤条件又合适,把红薯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农民做出这样的选择无可非议,但在自然灾害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今年的大白头村,显然没能迎来预期中的丰产增收。

      大白头村合作社负责人 杨海峰:

      记者:有在您这儿预定秧苗、化肥之类的吗?
      答:今年没有了,每年现在已经开始了,现在我们还是每天出去搞宣传工作去,但是农户的积极性特别低。
      记者:去年这个时候预订的秧苗大概是多少?
      答:反正也能有几百亩吧。
      记者:今年呢?
      答:今年没有,没人想种这个(红薯)。

上一篇:成品油价下调窗口或延至11月中旬
下一篇:天猫双十一“吸金”或超百亿 系统被指短时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