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枣庄指南 > 正文

铁道游击队--张鸿仪传奇

2013-01-29 16:06:31   来源:枣庄日报   

      张鸿仪来到铁道游击队后,首先想方设法扩大队伍,壮大力量。他与队里的其他领导一起研究扩大队伍的途径和办法。当时他们活动在敌占区,不可能像在根据地那样,动员青年参军。根据敌占区游击活动的特点,张鸿仪提出:在开展游击斗争中发展力量,“走一个村,带一个兵”。这样,不到半年的时间,铁道游击队便重新扩大到300多人。
      队伍扩大以后,张鸿仪又及时着手整顿部队的纪律。铁道游击队本来游击习气比较浓厚,特别是新成员骤然增加以后,又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小农意识比较强,讲究吃得好,玩得痛快,不乐意做群众工作,不注意群众影响,纪律比较松弛。张鸿仪感到,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克服,势必削弱部队的战斗力。于是他就对部队进行我军优良传统的教育,并首先从干部抓起,纠正干部中的一些不良风气。张鸿仪很注意部队的群众纪律。他常说:“部队好比鱼,群众就是水。鱼离开水活不了,部队离开了群众的支持就不能生存。”他要求部队每驻一村,都要街光、院净、水缸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每次离开村子前,都组织检查小组进行检查。
      有时,铁道游击队开到一个新的地区,群众一开始对他们不大了解,看他们穿戴洋里洋气的,以为是国民党的游击队,就说这是一伙二流子。张鸿仪对部队说:“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解除群众对我们的误解。”一天半夜,天气阴沉,雷鸣电闪,一场暴雨即将来临。当时正值麦收季节,各家各户割下的麦子都摊在场上。张鸿仪和大队长刘金山,立即集合队伍,分头把各家的麦子在下雨之前垛起来,盖好。这件事使村里群众很受感动,都说:“这伙子游击队有老八路的作风。”
      张鸿仪很注意对部队进行政治、文化教育,活跃部队的文化生活。铁道游击队从干部到战士,多是文盲,张鸿仪来了以后,就帮助大家学文化。没有课本,他自己编,缺乏纸笔,他就让大家利用空闲时间,在地上、墙上、门板上、手掌上学练写字。他要求每人每天要学会5个字。副大队长王志胜对学文化有畏难情绪,整天叫喊记不住,学不了。张鸿仪对他说:“老王啊,你一定得 好好学,现在我们钻山沟,将来胜利了我们还要接管政权,没有文化能行吗?”在他的启发下,大家学文化的热情越来越高,有些同志围着他提问题,他总是耐心地一一解答。彼此之间那么亲热,那么和谐。干部、战士风趣地说:“张政委来这里以后,咱们铁道游击队变成了一所学校。”
      张鸿仪还结合文化课给大家讲一些革命道理。有一次他在门板上写了“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几个字,同志们不懂它的含义。张鸿仪就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通俗地进行讲解,使大家明白了:打仗闹革命,不仅是为了自己摆脱压迫,也不仅是为了赶走日本鬼子,更重要的是消灭一切阻碍社会发展的反动势力,解放普天下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建设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富强文明的国家。这样一讲,使大家开阔了眼界,更坚定了革命的信念,进一步明确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目标。张鸿仪能写会画,精通几种乐器,演戏可以扮演几种角色,而且能自编节目。他利用自己的这些特长,把部队的文化生活搞得很活跃。部队生活很艰苦,有些同志情绪低沉,他便为大家演奏乐曲,振奋士气。
      自从张鸿仪来到铁道游击队,虽然时间不长,但由于他深入扎实、细致入微的思想政治工作,使部队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提高很快,打汉奸冯子固,打沛县城支庙,打茶棚,打塘湖,打岱王庙,接连取得胜利。在那段时间里,鲁南地区、微山湖畔的抗日游击战争,有声有色、波澜壮阔地发展起来。
      1945年5月,铁道大队在滕县北楼、大官庄一带宿营,突然遭日伪军包围。张鸿仪与大队长刘金山,一面命令一连往河西阻击敌人,一面组织部队掩护区政府人员撤退。当撤至龙山头时,发现东西南北方向都有敌人在运动。据侦察人员报告:日寇数千人从临城、官桥、枣庄等据点同时出动,分兵合击,企图围歼我区政府和铁道游击队。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鸿仪毅然提出:由他带领少量人员留下来掩护,刘大队长率领部队突围。刘大队长坚决不同意。正在争执不下时,发现敌人已从南面发起猛烈攻击。这时如果立即突围,我将腹背受敌,会加大伤亡。他俩审时度势,决定先打退南攻之敌,然后寻机突围。于是,他和大队长组织部队,集中火力,一阵猛烈还击,把南攻的敌人压了下去。这时,惟独东北方向枪声稀落,其他几面枪声都比较密集。他们分析东北方向有敌人的羊庄据点,敌人可能以为铁道游击队兵力薄弱,不敢向这个方向突围。遂决定,出敌不意,攻其不备,就向东北方向突围。经过一番激烈战斗,终于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为迅速摆脱敌人追击,部队疾速前进。突然,从背后村庄里又传来密集的枪声。张鸿仪担心后面还有区政府的人员和游击队的战士,就让刘大队长带领部队先走,他带着警卫员郑君伦和战士徐广海、梁传德、孟庄银、刘开喜等返转回去,了解后面的情况。
      他们几人重新翻上山头。张鸿仪站在高处,正向枪声激烈的村子望,突然,敌人一颗子弹穿进他的右胸。张鸿仪翻身倒地,昏了过去。警卫员郑君伦立即扑上前去背起张鸿仪,他们边打边撤。他们刚跑进一个果园,敌人就边打枪边吆喝着追上来了。几 个战士迅速把张鸿仪隐蔽起来,并分别隐藏在茂密的树后。只听到敌人喊着“抓活的”追了过去。就这样他们躲过了敌人。张鸿仪被战士们用担架送到费县金山寺鲁南军区医院。军区领导人专门给医院孟政委发来电报,指示必须全力抢救。在当时药品十分缺乏的情况下,军区张光中司令员派人送来三支葡萄糖针剂。但张鸿仪不让用,他说:“我已经不行了,别浪费了,还是留给其他重伤员用吧。”医院孟政委说:“你现在是伤员,要服从医院的治疗。”这才把葡萄糖分三次给他打了。张鸿仪感到自己已经不行了。一天,他把警卫员郑君伦叫到身边说:“我委托你一件事,我家里还有年迈的老母亲,以后你见到她老人家时对她说,我尽忠不能尽孝,我对不住她老人家。”停了一会儿,他又说:“我有一双球鞋,一直没舍得穿,送给你作个纪念吧。我还有一块光洋也送给你吧。”这块光洋,郑君伦至今还珍藏着,作为对老政委的怀念。
      最后,他说:“我要对军区和铁道游击队的领导和同志们说几句话,你记下来。”郑君伦一字一泪地记下了张鸿仪的遗嘱:“敬告张司令员及鲁南军区党委,尽快给铁道游击队指定人接替我的工作。告诉刘大队长及其他领导同志,形势很好,日寇必定要失败,不要为我悲伤,继续带好部队,努力作战。祝革命早日取得胜利。”在抗战胜利的前夕,在黎明的曙光即将到来的时刻,铁道游击队的好政委张鸿仪牺牲了。
      1945年9月,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鲁南根据地2000名军民在滕县为张鸿仪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张鸿仪烈士的遗体被安葬在临沂市费县烈士陵园。

上一篇:铁道游击队--杨广立传奇
下一篇:铁道游击队--赵明伟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