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残存茅茨河
2013-01-06 18:19:04 来源:运河雄风新浪博客

据当地人说,这条河北起源于枣庄,南接古运河,是一条分洪道,后来河道两岸渐渐形成村庄,为便于行走,人们相继还在河道上还架起了通济桥、新桥、古桥等多座。
如今的茅茨河历经千载沧桑,已失去了它原有的风貌和昔日的辉煌,由于常年的风雨摧残和人为的破坏,河道上的古桥已找不到了痕迹,宽阔的河床变得狭窄,河的上游已经断流没有了源头,只是在“晒米城”的东侧还能看到茅茨河的印迹,下游到泥沟镇大北落村村南汇入东西走向的胜利渠,再往南不知了去向。
虽然茅茨河屡遭蚕食,看不到了它原来的摸样,也找不到兴衰变迁的历史记载,但它现今的面貌仍还残存。就在这条现存的茅茨河两岸自然形成了马庄、兴桥、宋朴、吉庄、黄庄、滕楼、夹访、北落等村子,这些村子的人们祖辈在茅茨河岸边繁衍生息,曾在这条河里下网捕鱼、挖沙、清淤,利用河里的水浇灌农田。七十年代时,当地农民挖河清淤曾在这条河里挖出了沉睡河底的千年腐烂的木船和桅杆,由于当时的农民缺乏对历史古迹的保护意识,清淤出的木船与桅杆也都农民当柴烧了。不过,茅茨河底的沉船得到了印证,这说明茅茨河早年的宽度和深度都是成型的,是条船运河道,其经济价值不言而愈。
茅茨河东岸的滕楼村还有一座千年古庙,这座古庙早在南北朝时期之前就有,于茅茨河有着密切的联系,据古庙石碑记载, 梁国国君萧衍(兰陵人),曾驻足此庙烧香许愿。庙的西侧,也就是茅茨河的东岸至今还留有钓鱼台遗址,据说钓鱼台也是萧衍所建,他常来茅茨河岸边钓鱼休闲娱乐。
沿着这条残存的河岸走完后,才感觉风雨千年的沧桑给人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无源无头的河道,而是千年来古人生活和生存留下的印记和历史见证。
透过这条河,使我们更进一步地对他昔日的辉煌,昨日的光辉,和如今的满目苍凉有所了解,但苍凉中透露出文化的信息。
上一篇:鲁南冬季话民俗
下一篇:枣庄篮协2012年活动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