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枣庄指南 > 正文

台儿庄中和堂药栈的百年兴衰史

2012-02-22 10:52:51   来源:枣庄网整理   
      中国医药源远流长,自神农开药学之先河以来,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为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
      台儿庄中和堂药栈创办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由滕县中和堂药栈派邱德法来台儿庄镇创办,坐落在丁字街南头(今顺河街北头)路东,有门市一座,后为近二亩大院。药栈资金雄厚,药材齐全,质优价实,享有盛誉,为台儿庄及周边数十里内之著名药店,为当地人民健康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当年在中和堂工作过的李景周老人今年85岁,现和老伴在台儿庄金庄小区居住。虽然已到耄耋之年,但是他身板硬朗、精神矍铄,思维亦非常敏捷。他拿出了一本厚厚的油印《台儿庄区医药志》,凭着清晰的记忆,向我们讲述了中和堂的历史。
      滕县中和堂的大东家过去当过小皇帝的老师,所以家境殷实,随着生意的扩大,1908年又在台儿庄开了分店,相当于连锁店。台儿庄中和堂药栈的资金、人员皆由滕县中和堂分派,有掌柜、二掌柜、管账先生、 大伙计、二伙计、学徒工、4名专职药工,还有两名炊事员。创办之初,领东掌柜为邱德法,时有从业人员17名,人员之多,分工之细,居台儿庄各药店之首。
      台儿庄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兼有低山丘陵、涝洼和平原三种地形,适宜多种中药材的生长。中和堂的货源广泛,除收购地产药材和外地药车送来的药材外,还经常派专人到天津、上海等城市采购中成药、西药和名贵中药材。中和堂很讲究药材质量,收购时,次货一律不收,加工时,遵古炮制、一丝不苟。药栈主要配制六味地黄丸、木香顺气丸、冰硼散、太乙膏、化毒丹等,品种之全为其他药店所不及。中和堂自开业起就宾客盈门,药店为招揽生意,狠下了3年工夫,发誓3年内售好药、不赚钱,药品都以低价乃至赔本出售。这期间雇工一应人等的开支均由老板抽取其他收入补济,来购药的顾客认为中和堂的药确实货色好、价格廉,于是口口相传、广为知晓。
    台儿庄中和堂药栈根子硬,药材齐全,质优价实,很快就享有盛誉。江苏的邳县、铜山县北部地区和兰陵、苍山等地皆来此进药。药材和中成药批发业务越做越大,当年门庭若市,铳筒叮当之声震天响,开票、计价、收款、取药、包装,一片繁忙景象,逐渐代替了当地老字号仁寿堂药店的批发业务。
      中和堂的生意只所以日益兴隆,还与其良好的服务态度密切相关。中和堂内设坐堂先生,既出售药材,又方便群众看病。每有顾客来店,先由小伙计让座、献茶、敬烟,热情问候,稍事休息,再谈购药事宜。问明后,列单付柜抓药,分类各包,然后对单验查,无误后,方送顾客离店。对远方来店批发购货的顾客,除敬烟、献茶外,还安排吃饭、住宿,晚饭后安排洗澡,为远方的客人解乏。有时掌柜的还陪顾客逛街、看戏、浏览市容,体验当地风土民情,掌柜抽不出时间时,另派专人作陪,因此,顾客来店皆有“客至如家”之 感。中和堂店门两侧当年的对联为:“中正存心深积德,和平养气广生财”,正是靠“积德生财”,中和堂名声在外,民国初年曾有一军官说道:“我到过的地方不算少,惟独台儿庄有三好:一是中和堂的药好,二是泰山庙朱家的馍馍好,三是前河崖彭家饭馆的菜好。”
      1938年3月,日本侵略军进攻台儿庄,中和堂药栈毁于战火。11月,滕县人张玉琨,原为中和堂药栈的伙计,在台儿庄镇丁字街开了德和祥药栈。1939年5月,中和堂经过整修后和其他中西药店(房)陆续恢复营业,但其因损失过大,终未恢复元气,业务盛势逐渐让位于战后新建的德和祥药栈。至1949年,台儿庄地区计有带堂号的中药店25家,西药房3家,其中较大的就是中和堂药栈和德和祥药栈。
      建国后,党和政府非常关心医药商业的发展,1956年1月公私合营时,中和堂药栈经理张干才率职工7人,全店加入了公私合营台儿庄中和堂药店。

上一篇:枣庄方言
下一篇: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王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