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枣庄指南 > 正文

台儿庄运河历史源流

2012-10-19 09:53:45   来源:鲁南在线   
       导语:台儿庄运河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开凿之韩庄支渠。于慎行在所撰之《韩庄新河记》、《兖州府志·山水志》等篇什中称之为“(韩庄)新河”。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在韩庄支渠的基础上复开通运河,台儿庄运河形势遂定。
      在韩庄支渠开凿以前,台儿庄地区本有一西北东南走向的河流,《兖州府志·山水志》中称为彭河,又名中心沟,其上游即今周营大沙河,中下游与今台儿庄运道大体重合。最初的韩庄支渠,大抵就是引南阳新河之水入彭河的渠道。
      彭河与水
      关于彭河,于慎行《韩庄新河记》一文记载曰:“韩庄至彭河长六千六百余丈,凡四十里……又避性义岭稍南而得所谓韩庄者,斜直中心沟之东北,势益污下,可疏导也。”后三年刻印之于慎行著《兖州府志·山水志》云:“(彭河)一名中心沟,在县东南五十里巨梁桥下,源出白茅山之玉华泉。”复云:“(白茅山)在县西十五里,后有玉华泉,由建陵城东南流入新河。”(玉华泉即今周营大沙河)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分析得知,彭河又名中心沟,在今韩庄运河巨梁桥村一带,西距韩庄四十里左右。今万年闸东南运河南岸有个郝楼村,形成于明洪武年间,名彭河村,即源出此。韩庄新河初只有四十里,后复向东开渠,直通水,总计九十里,全线沿低洼处开辟,实取诸彭河故道。彭河原自玉华泉而下,东南流经傅阳古城东北角,复东南,乱于沂而注于沭。
      董运启《于慎行与〈韩庄新河记〉》(《枣庄日报》2009-9-9文)一文以中心沟为韩庄新河,并合称为韩庄中心沟,然笔者在于慎行《韩庄新河记》一文,却并未找到“韩庄中心沟”存在的有力证据。而同为于慎行著之《兖州府志·山水志》中却同时提到了中心沟和(韩庄)新河,明显没有同水异名的意思。
    彭河在古代又称为“水”或“水沟”,对此,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沭水注》云:“水出于楚之地……京相曰:‘宋地,今彭城阳县,西北有水沟,去阳八十里。’东南流,经傅阳县故城东北……水又东南,乱于沂而注于沭,谓之口。”
    对比以上文献,我们不难推断, 水(沟)即“源出白茅山之玉华泉”,又名中心沟的彭河。阳即傅阳,在今张山子镇侯塘村,历夏商周三代为诸侯,后为晋、鲁、曹、小邾四国联军攻灭,地入宋国。后复入楚,置傅阳县,汉初隶属于楚国彭城郡。玉华泉“去阳八十里”,为水(沟)的源头。
      地与俎国
      “水出于楚之地”,那地一称又有何说法呢?首先要讲明的是, “[zh ]”和“[z ]”是两个字。作为地名的“”属于后者,通“俎”。商朝时有诸侯国曰“俎”,今出土有俎子鼎,系商末之器。西周康王时期出土的俎侯簋,其中有“赐在俎王人十又七姓”予随周公平定东国有功的虞侯,别为俎侯,“入土南乡”的记载。可见商朝时俎国属于商王族,周公灭之,康王复以之别封虞侯。此虞侯当即春秋时期的吴国,“虞”、“吴”相通。西周时有齐俎姬簋,可见俎国姬姓,当属吴国一脉。
      俎不知何时亡国,从后来晋悼公率诸侯会吴王寿梦于而伐阳一事来看,当入土吴国。杜预注《春秋》有“吴子在,晋以诸侯往会之,故曰会吴”一语,也很明白地指出了这一点。又“哀公六年,(鲁)叔还会吴于”,亦可为证。今人王晖《西周春秋吴都迁徙考》一文认为俎国就是西周时代的吴国,直到西周末年,吴国才灭邗而都之,此说亦通。
      分析泗上列国形式,运河以北的平原地带尚不能断定属于何国疆土。这一地区虽然地势低洼,洪水频发,但却发现了诸如南滩子、红土埠等新石器文化时代遗址,其文明史不容质疑和抹杀。一般认为,兰陵地区属于国,台儿庄运河以南地区属于阳国,微山湖以西地区属于宋国,薛城区北部属于薛国。则此四国中间,彭、承流域的平原地区当属于俎国。
      根据《左传·哀公八年》的记载:“吴伐我,子泄率,故道险,从武城。初,武城人或有因于吴竟田焉,拘人之沤菅者,曰‘何故使吾水滋’?及吴师至,拘者导之,以伐武城,克之”知,彼时吴国与鲁国南部边境之武城接壤,曾因田地纠纷而引兵伐鲁。武城所在,《四书释地》曰:“南武城,鲁边邑,在今费县西南八十里石门山下。吴未灭,与吴邻;吴既灭,与越邻。”此时徐国、钟离国尚存于淮河南北,挡吴北进之路。吴国怎会与鲁国接壤呢?唯一的可能是,彭、承流域的俎国旧地自古就是吴国疆土,因此在未有亡他国的情况下,地处淮南的吴国就能与泗上的鲁国接壤(史书未有吴国攻略泗上的记载)。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推定,姬姓俎国在今微山县南部、薛城区中南部,以及峄城区、市中区一带(台儿庄区东 部属徐国,山亭区东南部属鲁国),系虞侯迁封之国,故又名吴国。西周末,吴灭邗(在今扬州)并都之,故史书又称其为“邗”,俎国之名遂淡出历史,但其故地仍属于吴国,为其飞地,与鲁接壤。
    俎国的渊源,或可上溯到帝喾。昔者帝喾为表彰黄帝射官夷羿族人的功绩,遂赐之铜弓素,封于,当即。后羿自迁于穷石,太康时因夏民以代夏政,史称“有穷代夏”。
      祖地与彭城
       地,史书或书作“祖”,《北齐书·第四十一卷》的三朝本、百衲本、北本、汲本、殿本等皆如此。据说陕西桥山黄帝陵下有沮河,系“祖河”之讹。祖河即是因华夏祖先黄帝的故地而命名。同样,台儿庄的祖河,也恐因这个缘故而得名。
      据传先秦古籍《世本》记载:“黄帝都彭城(南)。”此彭城当非今天的徐州,而是位于彭河之滨的古彭城,也就是阳国的国都。这里北望彭河,南依黄邱山套,是人类的天然栖居地。黄邱本作“黄丘”,系清朝时避孔子讳而改,是黄帝之丘的意思。根据《路史》、《兖州府志》、《峄县志》等书的记载,黄帝故里寿丘、黄帝城涿鹿,以及黄帝陵黄丘皆在今小蝎子山下、龙泉之滨、独山西麓。
      “彭”字源出有氏(居皇母山)。昔者少典(居黄邱山套)之君大丛娶有氏之女安登,生炎帝。安登氏以“”为族徽,因称居地为“彭城”,所居之水为“彭河”。“金文中有‘女登氏’徽铭,以女、禾、、九(虫、蛇)复合而成。其‘九’环绕禾而组合,显然是示女登为有氏苗裔;‘九’示蛇系下传。‘登’为双手奉————鼓形;鼓在上古是龙图腾————鼍图腾的置变互假方式;以鼍皮所蒙之鼓,所示实龙;击鼓彭彭,故名‘彭婆’。鼓的本字作 ,供奉龙祖为‘登’。”(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炎帝生息之姜水,黄帝生息之姬水皆当今龙河。龙河发源于龙泉,北经阳古城流注于彭河。因此说,彭河是炎黄之根,是华夏族的祖地。台儿庄运河源出彭河祖地,孕育华夏炎黄,斯幸也矣。
      结 语
      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运河文化提了这么多年,竟至忽略对运河历史源流的进一步考究。想那承河水,如若没有彭河的容纳,又将会奔向何方?还有那周营沙河、引龙河、龙河、于沟河,都自不必说。南北高、中间低的地形决定了必然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横贯台儿庄腹地。这条河,《水经注》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叫做“水(沟)”,她的上游是今天的周营沙河,中下游是台儿庄运河。水(沟)至少在明初 就已经被称作“彭河”或“中心沟”了。直到万历二十一年始沿韩庄向东沿低洼地开挖引水渠“韩庄支渠”,凡四十里,至于中心沟东北之巨梁桥。至此运河水通过韩庄支渠汇入彭河。后复自巨梁桥向东疏浚总长约五十里的河道,使运河水和彭河上游玉华泉之水可以畅通无阻地汇入水。这便是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唯一东流的一段,故又被称为“东运河”。

上一篇:荀子与枣庄
下一篇:枣庄早期的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