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枣庄指南 > 正文

古青砖上的文化

2012-12-01 10:52:10   来源:枣庄网整理   
       贺氏砖刻佛造像第六代传承人贺强在今年六月“手艺山东”文化主题月活动台儿庄区展区砖刻作品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形成拓片需11道工序

      到贺强的家里,他首先带我们观看他走村串户收集来的古砖,大约有五六百块。种类很多,有秦砖、汉砖、明砖、清砖、庙砖和民国时期产的砖,贺强告诉记者,他现在用的是民国时期的砖,民国时期的砖质地细腻,刻出来的效果形象逼真,做出来的拓片更有古老的感觉。每获一块砖他都如获至宝,为了保持砖的原貌,他都是用一面进行雕刻,另一面保持砖的原样不动。
      一块砖从收集来到做出拓片需要11道工序,一天的时间。记者在他的工作室看到了刻砖用的工具刻刀、鬃刷、白芨水吸、水纸、连史纸、国画、白粉、砂纸、水刷、笔墨汁、朱砂、拓包等。贺强现场用砖刻一幅佛造像,一道道工序,丝毫都不能有马虎,做出来的拓片再题上小楷,就成最终的成品,那种艺术美跃然体现在了纸上,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砖刻作品强大的艺术魅力。
      据悉,贺氏砖刻佛造像由贺衍俊于清光绪年间创立,贺衍俊自幼文采出众,书、画、印皆通。又研究佛法参禅悟道对砖刻佛造像产生浓厚的兴趣,多方学习研究终于形成自己的风格。作为贺氏砖刻佛造像的第六代传人,80后的贺强,自幼就爱好书法、篆刻、绘画艺术。篆刻师承著名篆刻家宋歌先生,国画师承著名画家周慧先生。为了继承先辈的传统工艺,他经常拜访名师益友,在砖刻佛造像技艺上有很大的提高,力求精细严谨。

      原料有限传承困难

      在2012年中国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之六月“手艺山东”文化主题月活动的台儿庄区展区,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手工技艺大师潘鲁生先生对贺氏砖刻佛造像给予高度评价。
      当前,贺氏砖刻佛造像已创作砖刻佛造像五百多块,拓片几万余张,但贺强表示,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上古老青砖现存量比较少,因而砖刻佛造像技艺也面临失传或绝迹的边缘,故急需进行保护和努力抢救。目前以贺强为主的一批有识之士贺彪、贺敬浒、贺成等正在抢救和发掘砖刻佛造像的古运河文化。
      贺强的作品分为佛像类、瑞兽类、飞天类三大类。在继承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时代的审美观。由原来单一化,吸收商代青铜纹、战国彩陶纹、汉代画像石、唐代佛像等艺术精华,形成砖刻佛造像独特的艺术风格。砖刻佛造像,手法形式多样,技术技法丰富,各具神态、恬静高雅、朴实无华,是佛教文化的传承载体。贺强的代表作有《百佛图》、《观音菩萨图》、《敦煌飞天图》、《释迦牟尼图》、《济公图》。
      贺氏砖刻佛造像在贺氏祖辈砖刻的基础上吸收了篆刻、剪纸、汉画像石、木雕、版画、敦煌壁画等艺术门类的艺术风格与工艺技艺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贺强告诉记者,贺氏砖刻佛造像传承方式是家族相传,具有传承的谱系。下一步他准备做一批古城系列的砖刻作品,通过做出来的拓片题上文字出售,利用市场运作的方式把砖刻传承下去,在今年六月份非物质文化主题活动月的现场他就出售了不少拓片,相信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贺氏砖刻佛造像会更好地被世人了解和喜爱。

      历史渊源

      说起砖刻佛像的历史,贺强滔滔不绝。他详细地向记者介绍着,砖刻佛造像是一门民间传统的艺术门类,明清时期分布在峄县运河两岸。砖刻佛造像艺术是由砖雕技艺提炼演变而来。
      砖雕是由东周瓦当、空心砖和汉代画像砖发展而来的。汉代画像砖是墓室预制构件的大型空心砖,它是在湿的泥坯上用印模捺印各种图像。北宋时形成砖雕,成为墓室壁面的装饰品。常见的题材有墓室主人夫妇对坐、男仆托盘、侍女执壶等,再现了墓室主人生前的生活情景。金代,墓室砖雕的内容更加丰富,技艺也有所提高。元代,墓室砖雕逐渐衰落。至明代,砖雕由墓室砖雕发展为建筑装饰砖雕。
      清代民间砖刻除江苏、安徽外,在山西、浙江、福建、广东、北京等地有了很大的发展,清代后期,砖刻趋向繁缛细巧,具有绘画的艺术趣味。

上一篇:桃木雕刻
下一篇:鲁南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