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枣庄指南 > 正文

龙头庙会

2012-10-27 16:53:22   来源:鲁南在线   

      龙头庙会,还是每年新年伊始的第一个骡马大会。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往年一些早作农事的乡民前来赶会,就开始准备春耕,购置农具,将犁耧耥耙、骡马牛驴等,悉数备齐。他们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只要农具随手,就能深耕细作,不怕没有好收成。龙头庙会过后,接下来就是清明节青檀寺庙会,附近的农人们赶会也是在为农事做准备。再接下来就是三月二十八的郭里集(天齐庙)庙会,会上杈子、扫帚、扬场锨,犁耙、耩子、赶牛鞭,各类农具一应俱全,应有尽有,为农业三夏生产的准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看来,庙会不仅是古代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然而,随着当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庙会的物资交流、城乡贸易的作用已被弱化,其休闲经济的作用正在崛起。

      青睐者众规模居百会魁首

      九龙东溟远来兮,尽显灵气;七星北斗高照兮,普耀祥光。龙头历来人杰地灵,对庙会青睐有加。
      据枣庄市有关部门统计,枣庄全市共有古庙会114处,其中市中区9处,山亭区18处,峄城区14处,台儿庄区8处,薛城区10处,滕州市55处,另有秋会6处。全市这120处古庙会和秋会,龙头古庙会排序在第一位,其影响程度,可想而知。这些古庙会,一年逢会两天或多天的占64 %,成为枣庄商品流通领域的一条重要渠道,不仅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为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增添了乐趣。

      “沉睡”的庙会何时被激活?

      历史的教训值得记取。对于传统文化的利用,也有一个用市场经济的观点、事物发展的眼光看待的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科技大学要在河南郑州兴建,河南人曾以占用土地和城市供应压力等问题为由,拱手推出。河南人的糊涂观念使安徽合肥人捡到了一个培育中国科技英才的摇篮,经过改革开放才明白过来的河南人,不禁痛心疾首,悔之晚矣。据说,津浦铁路在修筑时,有人怕洋人修路会轧坏孔夫子故乡的风水“圣脉”,遂奏请慈禧太后特旨诏准,将铁路避开曲阜,绕行兖州,以致形成了现在的铁路不合理弯曲。这无疑使后来曲阜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据了解,北京、山西、陕西、湖南、河南及我省等大省市均有知名的庙会,其与旅游、休闲经济结合的文章作得尤为出彩。
      许多有识之士认为,我们不应该把古庙会这一文化遗产只当作历史的遗物来看待,对它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初级阶段,如果这样,对古庙会潜在的经济价值只能估计不足。用现代发展的经济学眼光来看,这是一种保守的价值观和落后的社会发展观。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乐观的态度来看待这一社会现象。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是对“沉睡”的文化遗产潜在价值的现代“激活”,换句话说,唤醒沉睡的龙头古庙会,对于繁荣经济、搞活市场,大有裨益。
      现在的古庙会,已经自然形成了“文化经济结合”、“庙会集市合一”、“文商交融”的特色旅游经济,成为民间文化的一大亮点。有识之士认为,社会需要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充分利用古庙会文化,促进经济发展,也是让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服务于经济建设。庙会活动是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涵十分丰富的人文景观,它综合性地展现了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和地方风情,是极富吸引力的旅游“硅谷”,是最富特色的旅游资源,其市场潜在价值也非常可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定会促进宗教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庙会经济说到底是一种“人流经济”、“休闲经济”,我们的确需要把它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和资源优势来对待、来研究、来实践。

上一篇:解读薛国历史
下一篇:北斗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