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枣庄指南 > 正文

龙头庙会

2012-10-27 16:53:22   来源:鲁南在线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七,是老枣庄逢龙头古庙会的日子。
      龙头庙会是枣庄每一年中最早的庙会。东龙头《重修土地神庙碑记》云:“每岁正月二十七,系历代相沿古庙会之期,其规模之盛大,闻名遐迩。遂使龙头之名不胫而走,远播他乡。”
      数百年来,龙头庙会届时必举,规模盛大,经久不衰。以至于到了20世纪末本世纪初,庙会场地占据了枣庄城内的数条主要交通干道,严重影响了交通。
      2003年,龙头庙会陷入被取缔的尴尬境地。
      客观地说,取缔这一庙会,对于从根本上解决交通堵塞、排除交通事故隐患,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它同时也取消了四乡百姓的一种便利、一种情趣、一种热闹与温馨、一种美好的传统与文化象征。
      古庙会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它的传承利用是否可以权衡利弊,加以引导,另辟他径,择地而兴,既不影响交通,又能保留传统,使庙会为今世百姓所用,岂不两全其美?

      龙头庙会源远流长

      枣庄龙头庙会,原是“北斗庙”的古庙会。北斗庙肇始距今600年,坐落于今市中区光明路街道东龙头社区村西、东沙河跃天桥(桥头原立有“薛礼征东跃天桥”石碑。薛礼,即薛仁贵,唐朝大将。)东百米处路北,属东龙头社区地域。
      古庙会随庙而兴,所幸庙虽圮而庙会存。现在的枣庄人很少有知道北斗庙的,但是提起龙头庙会,则是妇孺皆知,无人不晓。最初的北斗庙会只是对庙中神灵的祭祀活动,庙宇香火旺盛,拜神求神、烧香祭神、观光游玩的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小商小贩也随着人流的增多而做起了生意,这就是龙头香火庙会走向集市庙会的雏形。发展到后来,宗教迷信色彩越来越淡化了,随着北斗庙的废圮到消失,集市贸易的内容渐渐唱起了主角,使龙头庙会逐渐成为纯粹的商品贸易交流会。
      每年逢庙会之时,商贾云集,游人如织,热闹非凡。赶会范围辐射枣庄周边地区,东到苍山、郯城,西至微山、丰沛,南到邳州、贾汪,北至滕州、费县。其范围之广,人数之多,根源之深,影响之大,为周边州县所罕有。庙会适逢初春农闲季节,又值人们过年余兴未尽之际,故而前来赶庙会的人很多,可谓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赶会的人们总要给孩童们买一些五彩木刀、红缨枪、竹喇叭、花棒棰、皮老鼠、泥娃娃之类的玩具;满街市响彻着竹喇叭、泥人哨和吆卖声;空中飞舞着花花绿绿的纸鸢、彩色气球和飞转的风车;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到处是喜气洋洋的人群,到处是欢乐雀跃的景象。会上既有耍货、木器、牲畜、农具、小吃和日用百货等,也有说书的、唱戏的、踩高跷的、玩龙的、套圈的、耍猴的。各行各业,各显神通,吸引着广大顾客和游人。
      如此盛大的集会,受益的是枣庄人。由参观游览到物资交流、集市贸易,无论从物质上、精神上都使枣庄人受益良多。逢会的前一天,场地都被客商们画线占下了摊位,附近的旅店客栈,逢会前都住满了外地的客商。异地经商消费,给当地带来人气,活跃了经济,不可否认受益的还是枣庄人。

      是文化的积淀 亦是百姓所需

      现代的庙会,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既是游览集会,又是物资交流会、城乡贸易会,更是传统文化活动会,这些内容都使龙头古庙会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成为枣庄一带居民百姓心目中具有节日色彩的民间集会活动。
      逢会时,解放南路、光明东路、文化东路、建设路等车水马龙,人流如潮,的确影响和堵塞交通。但是,如果会址另选隙地,或在原会址以外的交通路口立下车辆绕行的标志,问题不是无法解决的。

上一篇:解读薛国历史
下一篇:北斗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