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龟山寨
2013-04-27 10:43:58 来源:翼云网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人间四月,难得忙里偷闲,来到美丽的龟山寨,一赏人间美景。
龟山,坐落在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伏里村最南端,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群山环抱中的,因山形酷似灵龟而得名。山顶有庙,名伏羲庙,传说是唐大中时期修建,时代所致,寺庙已没有往日的模样,只有残垣断壁及石碑为证,清代重修“历代帝王碑”还站在那里见证着时代沧桑。山顶龟背上随处可见倒塌的石房痕迹,足有数百间,据说是方圆百里众多来伏羲庙上香的善男信女的居所,后来百姓用于躲避匪患。太平天国时期,还修有农民起义军的寨墙、军营帐,形成了一个村寨,因此称为龟山寨。
龟山寨东依建新水库,北靠省道店徐公路,西南紧挨白脖山,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雅静谧。相传此地为伏羲故里,故称伏里,曾被考古学家定为山东省十年来最大的一次考古发现的大汶口文化遗址、西周文化遗址、汉代墓葬群、隋、唐、宋、元、明、清墓葬密布山下。龟山寨始建于唐代,为唐代名将罗成建造,经过历代重修扩建,其规模不断扩大,一度成为龟山操练部队、练拳习武的场所。山下百姓为了逃避战乱,纷纷投靠龟山,寻求庇护,逐渐形成村落。据传,山上当时居住百余户人家,吃喝在山上,基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石磨、石碾、蓄水池,烛台虽历经沧桑,却至今仍在。
龟山寨门位于龟山山顶南端,寨墙东西两侧均有寨门。寨门分为大小寨门,大寨门朝西南方向,用巨石砌垒而成,十分险要,当年为绿林军运送军火、粮食的必经之路。寨门东侧20余米处还建有小寨门,小寨门朝向南方,在坚硬石壁上开凿而成,只容一至二人通过,是专供迎接各山首领等重要客人的通道。龟山山顶四周分布着大小不等的1600余眼旗杆,全是在坚硬的岩石上凿成。这里山势极险,杂树横生,山顶与蛇山遥相呼应,中间为古代操练兵马之地--走马岭。关上寨门,山顶就是一座易守难攻的保垒。依险而建的石头寨墙由于年久失修,多处已经倒塌。直到1999年,村里为了发展旅游,才动员百姓们将倒塌的寨墙重新修葺起来。
龟山寨附近有许多和伏羲有关的地名,有教人抟土做陶撒豆成兵的红土岗、黄泥汪,有教人织网逮鱼的古龙沟,有教人种桑养蚕的桑行子,有教人偿百草治百病的大九峪、小九峪,有伏羲、女娲兄妹滚磨成亲的磨脐里、拉尾巴山,北山更头有俗称娘娘庙的伏羲庙。历史上每年农历正月十六的伏羲庙会香火很旺,峄、腾、邹和微山湖以西的丰、沛、肖、砀一带前来赶会的人很多,原因据说是求子灵验。伏羲庙会的传统延续至今。
山的东旁是古滕县至古峄县的古官道,立于清道光十六年,号称“一碑压两山”的中间界碑就立在水库东首蛇山口。蛇山口曾是有名的崔庄,是过路官府要员、军差喝茶、歇息的地方。龟山寨东南2公里处的老古泉村,有苏、鲁、豫、皖四省边连地区成立的抗日义勇总队队部遗址,东北3公里有总队医院普照寺等遗址现在依然保存较好。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紧开发龟山寨旅游区,重在复修伏羲庙、立帝王碑、建伏羲墓、造寨主屋、修寨门、搭戏台,引伏里水库的水上山,引西集羊肉汤上山,引伏里土陶上山,把龟山寨建设成集旅游、餐饮、土陶开发、民俗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景点。现已修通了两条上山石阶路,两个停车场,补齐了寨墙和戏台;山东面已建起农家乐--伏里山庄;北面山脚下的伏里村正在开发伏里土陶旅游文化步行一条街。
站在龟山寨门前举目四望,芳草被岸,烟柳拂堤。闭目遥想,仿佛依稀听到那鼎沸人声,梵音袅袅,似见龟山寨顶,伏羲古庙当年的辉煌。便利的交通,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龟山寨正在等待着进一步的开发,以生机勃勃的姿态,迎接五湖四海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