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成中国新的出口品 17%增速目标迫资金出海
小中大2013-02-02 15:49:19 来源:中国经营报 点击:
大卫·库奇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调查中欧盟国家欢迎中国企业去投资,但是通讯和电信领域并不包括在内。
这个态度其实并非出乎意料。一直以来,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上投资在多大程度上是基于企业自己的商业考虑,又在多大程度上基于政府鼓励?这是投资接收国常问及的一个关键问题。确实,在一些国际案例中,相关国家政府、媒体或其他公共利益团体确实对中国投资者的独立性和动机提出了质疑。例如,美国众议院对中国电信[微博]企业的调查报告就引起了很多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
欧洲政府代表在就《中国对欧盟境外投资报告》发表评论意见时也特别提到:中国企业应提高管理结构的透明度,明确党委书记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这将有利于国际社会接纳中国企业。
相比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中更容易获得认同,这份报告中也显示民营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在国内却比国有企业更容易受到监管。
报告显示,31%的民企在海外投资时遇到过审批问题,但国有企业遇到同样问题的比例则是26%。尤其在省级审批层面,民企受到监管影响的比例高达23%,但国有企业仅为5%。这份报告中的受访企业均在欧盟国家完成过至少一项投资。
运营管理是核心
不过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基本仍停留在输出资金的阶段,这就如同传统的一般贸易中,中国企业只出售产品,并没有在产品的运营和品牌上做过多的涉足。
李河君说,此次收购美国MiaSolé公司,“在并购完成后,MiaSolé的管理团队将保持不变,只是董事会主席和首席财务官由汉能来任命。”
而此前,万达集团花30多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时,也只派一个董事长和一个副财务总监加入管理层,在万达董事长王健林看来,2名高层足够管理美国公司。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情况似乎并不乐观。Siro认为,作为资金输出方,如何能够用资金交换等价的技术,设备,产品等等,需要每一个企业去认真考量。
《中国对欧盟境外投资报告》统计发现,有78%的受访中资企业表示在欧盟遇到经营层面的困难。其中工作许可证、劳工法以及税务问题成为运营中面临的前三大挑战。这与第三方机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近期发布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报告中反映出的情况一致。
“目前派驻中国员工到欧洲工作困难重重,而在欧洲本地雇佣劳工的成本则比较高。”有受访的中国企业这样表示。
在运营环节上的困难实际阻挠着中国企业更多实现在欧洲的投资。 2004年~2010年期间,中国大部分的境外直接投资都流向亚洲,只有5%的境外直接投资流向欧洲。2011年,中国投资仅占流入欧盟的外国总投资的1.4%,与此同时,欧盟在华投资占中国吸收外国总投资中的比重则为20%。
吴正希表示,海外并购成功的关键在于公司整合要尽早开始,贯穿始终。“它是过程性的事情,是需要时间慢慢累积,而不像估值,把估值做好了做细了就出来一个结果,一般建议,整合要尽早开始做,而不是在交易并购之后才来规划这件事情。”
业内人士分析,真正能够较圆满实现预订目标的海外并购只有三到四成。能否实现并购目标,关键在于并购后的整合,如何把各自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
上一篇:货币战争一触即发 中国万亿外汇储备临险
下一篇:券商板块迎重大利好 扩容限制再放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