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成中国新的出口品 17%增速目标迫资金出海

2013-02-02 15:49:19   来源:中国经营报   点击:
      编者按/2005 年后,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出现了持续、快速上升的态势,截至2011 年底,投资总存量达到3660 亿美元。 在中国政府“十二五”规划(2011 ~2015年)中,海外直接投资更被列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之一。
      17%是“十二五期间”境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目标,2015 年将达到1500 亿美元。但在中国企业既往的“成绩单”上,东南亚、拉丁美洲甚至非洲才是主要的投资目的国,矿产是主要目标,仅有5%的资金投向欧盟。然而,欧债危机之后,市场开始提供新的机会。受资本擎制的欧洲制造业企业开始频频向中国企业抛来“橄榄枝”,三一重工、吉利汽车[微博]等企业甚至鲸吞下了一些历史悠久的大企业。到欧盟并购技术、开拓市场是“试水者”的共同诉求,而伴随这些过程中,审查、审批、劳资矛盾等字眼也纷至沓来。
      什么样的企业正在成为“赴欧者”? 欧盟会提供怎样的并购机会?欧盟是否会成为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名单上排在前面的选项?一些观察者的意见或许能给企业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

      资金,正成为中国新的出口品。
      2013年1月31日,中国欧盟商会在北京发布了《中国对欧盟境外投资报告》,其中显示,有97%的受访者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对欧盟的投资。
      “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呈上升,并且从绿地投资转移到并购交易的趋势在增加 。”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大卫·库奇诺(Davide Cucino) 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国有企业在投资额上占明显优势,但是私有企业在交易数量上占有较大比重。”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1个国家和地区的44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4亿美元,同比增长28.6%。
      近年来,随着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运作能力的提高,这支走出去的“队伍”中,频现民企身影。适时并购海外企业,布局海外生产基地,成为他们走出去的一个路径。

      抄底新兴产业
      1月9日,国内最大民营薄膜太阳能企业,汉能控股宣布成功收购美国MiaSolé公司,正式进入美国市场。汉能控股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告诉记者,“汉能此次的收购价格仅为其报价的十分之一,此前,MiaSolé公司报价为12亿元美元。”
    据了解,MiaSolé公司目前市值20亿元,其铜铟镓硒(CIGS)薄膜技术已达到目前国际最先进,量产转化率已达到15.5%。“收购完成后,MiaSolé公司将作为汉能的全资子公司,美国公司的技术研发团队以及人员都保持不变,对于汉能而言,此次收购算是一个抄底。”李河君说。
      而这也是汉能控股继2012年6月收购德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商Q-Cells 子公司Solibro股权后,一年内的第二次海外并购。
      欧美双反对国内的晶硅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海外依存度超过八成的中国光伏产业的主要出口市场美国和欧盟旋即面临全部丢失。“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开拓海外市场,只能另辟蹊径,于是我们选择一个新行业作为突破口,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直接收购海外企业,占领市场。”李河君说。
      中银国际报告显示,2011年国内大型集中光伏电站占累计光伏安装容量的75.8%;与之相反的是,成熟光伏市场如德国,其并网光伏发电主要集中在公寓、公共建筑、农场等分布式场所,具备广阔的薄膜电池应用前景。

上一篇:货币战争一触即发 中国万亿外汇储备临险
下一篇:券商板块迎重大利好 扩容限制再放宽